《语言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中国华文教育政策历史研究 语言规划理论透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敏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9130560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次从华文教育事业的宏观视角审视国家语言规划,以史为纲,梳理了清末至今政府发布的华文教育政策和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涉侨领域的语言政策的全部历史。在分析各阶段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客观评介了各阶段华文教育规划的背景、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史为鉴,深入挖掘了华文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指出当下华文教育的新趋势、新情况,认为当下的华文教育应该分清教学对象和层次,根据不同性质的学习者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更多地发挥华文教育在汉语跟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本书还运用“语言生活”理论及“大华语”战略对当下的华文教育规划提出了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文献概览与研究概况 3

一、华文教育研究 3

二、华文教育政策研究 5

三、华语规划研究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框架 12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12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14

三、相关术语释析 15

第二章 清末华文教育政策 18

第一节 清末海外华文教育政策 23

一、支持海外侨校发展 24

二、建立相关奖励机制 30

三、设立海外华教组织 33

四、语言教育意识的萌发 35

五、政策实施的效果 39

第二节 清末国内侨生教育 40

一、筹办暨南学堂 40

二、扩建与发展暨南学堂 43

三、创办暨南学堂的意义 47

第三节 清末华文教育兴盛的历史归因 48

一、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眷恋 49

二、华侨华人对母语的认同感 49

三、华侨所在国的排华思潮 50

四、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 51

五、国内教育政策的呼应 53

小结 语言规划视角下的分析 54

一、晚清政府的态度之变 54

二、华文教育规划的政策特点 55

三、语言规划实施主体分析 56

第三章 民国政府的华文教育政策 58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华文教育政策 59

一、背景介绍(1912—1928) 59

二、相关政策 59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华文教育政策 62

一、华侨教育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 62

二、华文教育政策 67

三、海外侨校语言问题及对策 95

第三节 民国时期华文教育的特点 101

一、管理部门多头共管 102

二、招生范围比较宽泛 103

三、措施效果较为明显 103

四、关注到了语言问题 104

小结 语言规划视角下的政策分析 106

一、政策出台背景及实施过程 106

二、华文教育规划的特点 107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文教育政策 109

第一节 国内华文教育初始期 110

一、侨务工作概况 110

二、华侨教育情况及政策 112

第二节 国内华文教育转折期 114

一、侨务领域的变化与调整 114

二、华文教育政策 116

三、语言政策之“汉字改革问题” 122

四、华文教育发展状况 123

第三节 国内华文教育停滞期 125

国内华文教育状况 125

第四节 国内华文教育恢复期 126

一、拨乱反正、重新落实侨务政策阶段(1978—1983) 127

二、华文教育持续发展阶段(1984—1999) 136

第五节 华文教育兴盛期 148

一、华文教育政策 149

二、华文教育实践 155

三、海外华校发展 162

小结 语言规划视角分析 170

一、华文教育规划的转型 170

二、政策实施主体的变化 171

第五章 当代华文教育规划设想 173

第一节 华文教育规划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174

一、华文教育规划的发展脉络及重大变化 174

二、华文教育的特点 175

第二节 影响华文教育的因素 177

一、国籍法的影响 178

二、政治时局的影响 180

三、意识形态的影响 182

四、汉语国际地位的影响 185

五、华人对华语的态度 187

第三节 华文教育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189

一、汉语传播圈的构成与作用 190

二、汉语国际传播策略思考 194

第四节 华文教育热的冷思考 199

一、学生身份的复杂性 199

二、华侨海外教育、回国就学窘境 201

三、海外华语传播圈的复杂性 203

四、海外传统华校发展需要新思路 204

五、国内华侨补校发展的困境 205

第五节 华文教育规划试析 206

一、华语功能分析 206

二、关于华文教学对象的再思考 208

三、“语言生活”理念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215

四、台湾华文教育规划之比较 217

五、当代华文教育战略构想 220

结语 225

附录一 229

附录二 235

参考文献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