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理论部份 3
第一章 阴阳学说 3
第一节 阴阳对立 4
第二节 阴阳互根 7
第三节 阴阳消长 9
第四节 阴阳转化 10
附:五行学说 13
一、五行的说理方法 13
二、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15
三、对五行学说的初步批判 17
第二章 脏腑学说 20
第一节 五脏 21
第二节 六腑 29
第三节 气血津液 34
第三章 经络学说 40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其内容 40
第二节十二经脉循行和奇经八脉 42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病理及其临床应用 60
第四节 近代研究经络实质的简况 61
第四章 病因病机 64
第一节 病因 64
外感致病因素 65
精神致病因素 74
其它致病因素 75
第二节 病机 79
一、邪正斗争 79
二、阴阳失调 81
诊断部份 84
第五章 诊法 84
第一节 四诊 84
望诊 85
一、一般望诊 85
二、舌诊 89
三、望小儿指纹 102
闻诊 103
一、听声音 103
二、嗅气味 104
问诊 105
切诊 108
一、脉诊 108
二、触诊 116
第二节 八纲辨证 118
一、表里 118
二、寒热 120
三、虚实 123
四、阴阳 128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29
一、心与小肠的证候 130
二、肝与胆的证候 135
三、脾与胃的证候 141
四、肺与大肠的证候 148
五、肾与膀胱的证候 153
第四节 内脏相关的辨证 159
一、以肾为中心的相关证候 159
二、以脾为中心的相关证候 164
三、其它脏相关的证候 166
第六章 论治 169
第一节 论治的基本观点 169
一、论治的整体观 169
二、治病求本 170
三、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72
四、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173
第二节 论治的方法 173
一、正治法 173
二、反治法 174
三、反佐法 175
第三节 论治的步骤 175
一、标本的概念和意义 175
二、标本应用的一般原则 176
三、论治当分初、中、末期 177
第四节 论治与辨证辨病的关系 177
一、同病异治 177
二、异病同治 178
附录一《内经》原文摘选 179
附录二历代医药学代表性著作简介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