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2
(一)对医疗制度的研究 3
(二)对医疗机构的研究 7
二、国内相关研究 11
(一)旧农合制度的历史遗产 11
(二)新农合制度的发展 13
三、研究方法与调查地点选择 18
四、主要观点 19
第一章 新农合前农村居民的病患观念 22
一、病患的概念 22
二、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贫困 24
(一)村民的“健康”与“病患”观的建构 25
(三)村民的健康意识 28
(三)村民主观认定的致病原因 29
(四)K村农民的病患谱 30
(五)K村居民的疾病与其经济状况 32
(六)职业病与健康—贫困反应链 34
三、健康公正如何可能 37
第二章 农民工的医疗保障 39
一、农民工医疗问题研究 40
(一)国外相关研究 40
(二)国内对农民工医疗问题的研究 45
二、研究思路 49
三、研究方法 50
(一)资料收集方法 50
(二)调查地点 51
(三)调查样本 53
四、农民工面临的健康问题 54
(一)看病难、看病贵 54
(二)职业病正威胁农民工 54
(三)农民工工作生活条件较恶劣 55
五、农民工医疗保障意识、现状及行为 56
(一)农民工的健康意识 56
(二)农民工健康状况与承受的威胁 61
(三)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意识 67
(四)农民工参与的城乡医疗保险 70
(五)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的个体差异性 73
(六)农民工的医疗行动 76
六、用人单位规避农民工健康问题 79
七、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民工没有约束力 83
(一)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83
(二)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效果差 84
第三章 参合农民的出资意愿 87
一、问题的提出 87
(一)筹资模式 89
(二)合作医疗中的筹资理论及其实践 90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94
(一)研究方法 94
(二)样本选择 95
(三)样本概况 97
三、农民的出资意愿 98
(一)新农合的筹资标准 98
(二)参合农民对现行筹资水平的感受 100
(三)农民的主体特征影响出资行为 101
(四)民间话语影响农民出资意愿 106
四、就医行为与农民出资意愿 110
五、政府行为与农民出资意愿 111
六、发现与讨论 113
第四章 新农合制度的报销行为分析 115
一、问题的提出 115
二、研究对象 120
(一)X县及新农合简介 120
(二)问卷样本 121
三、新农合的报销政策 122
四、新农合的报销制度及运行 127
(一)针对不同就诊机构而设的报销制度 127
(二)针对疾病而设的报销制度 137
五、报销制度运行结果 142
六、报销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 146
(一)补偿比的设置 146
(二)起付线的设定 148
(三)封顶线的确定 149
第五章 村医的行动逻辑 15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对象的限定 151
二、制度变迁规制村医行为 153
(一)集体性:旧农合时期的赤脚医生 153
(二)个体性:市场转型期的村医 155
(三)变通性:新农合时期的村医 156
三、讨论 160
第六章 乡镇卫生院的行动逻辑 162
一、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164
(一)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阶段特征 164
(二)乡镇卫生院面临的困境 169
二、理论判断 170
三、研究地点的选择 172
四、乡镇卫生院职能变迁 174
(一)卫生院基本情况 174
(二)卫生院的发展 175
(三)卫生院职能变迁 179
(四)新农合制度规范乡镇卫生院 181
五、乡镇卫生院与各级政府关系的变化 183
(一)卫生院与县以上政府的关系 183
(二)卫生院与县卫生局的关系 184
(三)卫生院和乡镇政府的关系 186
六、乡镇卫生院在医疗体系内部的变化 188
(一)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关系 188
(二)乡镇卫生院与底层个体医生的关系 193
七、乡镇卫生院的组织行为 200
(一)追求组织效益 200
(二)追求合法性 206
(三)两种机制及其转换 211
八、新农合制度的约束性 212
(一)新农合制度的合法性要求 213
(二)合法性机制分析 214
九、发现与讨论 215
(一)发现 215
(二)对策建议 217
第七章 县医院的行动逻辑 219
一、问题的提出 219
二、研究地点的选择 221
三、新农合制度对县级医院产生的影响 222
四、县级医院对新农合制度的回应 226
(一)程序住院 227
(二)过度医疗 228
五、讨论 230
第八章 新农合的分流机制 232
一、问题的提出 232
(一)国外医疗服务等级体系 234
(二)国内医疗机构体系的就诊率 236
(三)影响患者分流的因素 237
二、研究设想与对象设定 239
(一)研究假设 241
(二)研究对象设定 243
三、新农合的制度取向 245
(一)有关分流的制度规定 245
(二)制度产生的分流结果 249
(三)对分流结果的分析 253
四、医疗机构的策略 254
(一)村卫生室吸引患者的策略 256
(二)乡镇卫生院吸引患者的策略 257
(三)县医院吸引患者的策略 258
五、参合农民的就医选择 259
六、发现与讨论 260
(一)发现 260
(二)讨论 261
第九章 新农合转变农民就医理性 264
一、问题的提出 264
二、分析框架:客体理性与主体理性 265
三、参合农民就医理性转移 267
四、讨论 271
第十章 医患关系变动 274
一、问题的提出 274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 275
(一)医患关系的三个视角 275
(二)医患关系及其紧张化解 283
三、新农合制度变动医患关系 286
(一)新农合制度规范化程度提升 287
(二)新农合制度帮助医患关系回归理性 289
(三)医院服务规范化促使医患关系变化 291
四、医患关系的结局 292
(一)医院的组织行为影响医患关系 292
(二)影响医患关系图式结局的要素 294
(三)构建好的关系结局 297
五、发现与建议 298
(一)发现 298
(二)政策建议 299
第十一章 新农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01
一、问题的提出 301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 302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302
(二)调查方式以及样本构成 302
三、参合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03
(一)新农合前: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304
(二)新农合实施: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05
四、农民和医疗机构的关系 307
(一)农民与县医院之间的关系 308
(二)农民与镇医院之间的关系 310
(三)农民与村卫生室之间的关系 312
五、农民之间的关系 315
(一)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 316
(二)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维持既有的邻里关系 317
六、参合农民对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318
七、发现与讨论 321
(一)研究发现 321
(二)讨论 322
第十二章 新农合整合逻辑:文本与实践 324
一、问题的提出 324
二、研究设计 327
(一)研究判断 327
(二)研究框架 328
(三)调查地点选择 329
三、整合或分化:新农合制度文本 331
(一)国家层面的制度文本 331
(二)省级层面的制度文本 334
(三)县级层面的制度文本 337
四、整合与分化:新农合制度实践 340
(一)筹资环节的实践机制 340
(二)补偿环节的实践机制 347
(三)补偿机制整合的可能性 355
五、整合效益:参合农民的评价 356
(一)参合率反应信任度 356
(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358
六、新农合制度整合之可能 359
(一)新农合制度整合的基础 359
(二)新农合制度整合之可能选择 360
第十三章 新农合整合逻辑:经验与效果 362
一、社会整合及其途径 362
二、认知整合:农民的认同度 365
(一)农民对政府的认同 365
(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同 370
(三)农民对医疗机构的认同度 375
三、行为整合: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 376
(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整合 376
(二)农民就医行为的整合 378
四、关系整合:新农合制度变动农村中群体的关系 379
(一)农民之间的关系 379
(二)农民与干部的关系 380
(三)农民与医疗机构的关系 381
五、讨论与发现 382
(一)基本发现 382
(二)讨论 383
讨论与建议 385
参考文献 388
附录 403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