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环境领域的“负价值”理论与中国实证 25
第一节“斯蒂德曼诘难”与环境“负价值”的提出 25
一、“斯蒂德曼诘难”及其争论 26
二、联合生产中“负价值”的新界定 28
第二节 环境领域“负价值”的理论模型 32
一、联合生产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含义 32
二、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 34
三、联合生产条件下“负价值”决定模型 37
第三节“负价值”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42
一、“负价值”理论与绿色技术分类 42
二、污染治理下的产品定价 46
三、“负价值”理论与生态环境危机治理 49
第四节 环境领域“负价值”的实证分析 54
一、企业排污及其治理的案例分析 55
二、环境污染“负价值”的经验数据分析 61
三、我国环境经济成本核算与绿色GDP 68
第二章 基于“负价值”的生态逻辑与中国政策 72
第一节“负价值”理论与市场经济生态悖论 72
一、市场生态逻辑悖论的现实根据与理论缘起 73
二、市场经济的逻辑支点 76
三、市场经济的生态悖论 81
第二节 基于“负价值”的可持续SSA (SSSA)理论分析 85
一、SSA的理论价值与创新思路 86
二、基于“负价值”的SSSA框架 90
三、SSSA的理论分析 96
四、SSSA的现实分析 110
第三节 可持续SSA (SSSA)视域下的生态政策分析 118
一、市场经济生态悖论条件下的政策分析 119
二、基于SSSA理论的生态制度构建 128
第三章 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新解与实证分析 134
第一节“世纪之谜”论争的思想轨迹 134
一、“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缘起 134
二、“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两条线索 138
三、“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焦点 139
四、对“世纪之谜”之争的理论认识 141
第二节 基于竞争与垄断视角的新探讨 146
一、竞争状态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 147
二、垄断状态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 152
第三节 基于同类不同种商品视角的新分析 159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实例 159
二、同类不同种商品的界定及新假定条件 161
三、同类不同种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 163
第四节 联合生产条件下的价值量变动规律研究 166
一、单一生产与联合生产 167
二、联合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 168
第五节 实证分析:基于竞争和垄断行业 172
一、理论模型的处理与设定 172
二、数据说明 175
三、实证结果及结论 175
四、政策建议 183
第四章 动态价值转形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 186
第一节 动态价值转形理论的研究脉络 186
一、转形理论动态化研究的缘起 186
二、转形理论动态化研究的新进展 192
三、我们对动态转形研究的基本主张 195
第二节 动态价值转形的逻辑机理分析 198
一、动态转形的价值理论基础 198
二、动态转形的两个基本原理 199
三、动态转形的实现条件和机制 201
四、动态转形的持续性:竞争转向垄断 201
第三节 动态价值转形模型的仿真模拟演示 205
一、狭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 205
二、狭义动态转形模型的实例演示 208
三、广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 224
四、广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的实例演示 229
第四节 基于中国产业数据与全球企业的实证分析 235
一、狭义动态转形与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的实证分析 235
二、垄断与利润率的实证分析:来自全球2000强的数据 240
附录:行业分类代码及其对应的行业名 246
第五章 基于TICC的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理论与实证 248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理论及其发展 248
一、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 248
二、理论界对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质疑与辩护 250
三、SSA理论关于制度因素的分析及其贡献 258
第二节 资本的技术与制度有机构成(TICC)理论 260
一、TICC理论的提出 260
二、TICC理论模型 263
第三节 基于TICC理论的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分析 269
一、将TICC引入马克思平均利润率模型 269
二、技术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 270
三、制度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 271
四、技术与制度有机结合下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 272
五、结论 273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274
一、关于模型与数据的解释 275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276
三、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279
第六章 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与中国实证 283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发展新趋势 284
一、国际分工理论追溯 284
二、国际分工的历史考察及新形态 285
三、国际不平等交换新内涵:三个层次、两大变量 290
四、三大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不平等交换及新趋势 292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实证分析 297
一、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现实分析 297
二、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机理分析 300
三、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实证检验 305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 310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312
一、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理论分析 312
二、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理论模型 317
三、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实证分析 323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实证分析 328
一、马克思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 328
二、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的原因分析 331
三、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的经验分析 338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342
第五节 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与实证分析 344
一、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的逻辑机理 344
二、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的实证检验:以贸易不平等为例 350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356
第七章 基于技术力与制度力的经济长波理论与实证 358
第一节 三大经济长波理论分析 358
一、经济长波理论溯源 359
二、三大经济长波理论 362
三、长波理论评析 373
第二节 技术力、制度力及其耦合力理论 375
一、TICC理论与经济长波 376
二、技术力的系统结构 377
三、制度力及其影响因素 380
四、基于技术力与制度力的耦合力 383
第二节 引入三种作用力的长波理论模型 386
一、引入技术力与制度力的经济长波理论 386
二、耦合力作用下的长波理论模型 388
第四节 长波理论的实证分析及中国启示 392
一、数据选择与处理 392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393
三、中国启示 401
第八章 引入机会公平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证 408
第一节 关于机会不平等的理论研究 408
一、一个悖论:公有制与基尼系数的倒逆关系 409
二、机会不平等的相关理论研究 411
三、机会不平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 417
四、机会不平等的经验研究 422
第二节 引入机会因素的收入分配理论模型 426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收入分配模型 426
二、引入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模型 429
三、不同所有制下的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比较 431
四、机会不平等与公平效率 436
第三节 我国机会不平等的经验研究及政策建议 439
一、机会不平等的度量模型 439
二、关于环境变量与机会不平等的经验分析 443
三、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分析 45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458
第九章 虚拟价值理论及其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460
第一节 虚拟价值: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扩展 460
一、虚拟价值理论的提出 460
二、虚拟价值的理论追溯 464
三、虚拟价值的理论界定 466
第二节 虚拟价值的理论模型与检验 471
一、虚拟价值的定价模型 471
二、引入虚拟价值的再生产模型 474
三、关于虚拟价值的经验分析 480
第三节 虚拟价值运用: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价值分析 488
一、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 488
二、互联网空间是一种特殊的虚拟商品 493
三、互联网空间的定价模型及价值来源 499
四、互联网空间是一个新的经济变量 503
第四节 虚拟价值运用:比特币的虚拟性分析 504
一、比特币是货币形式不断虚拟化的产物 506
二、比特币的虚拟货币特征 508
三、比特币是一种“准”虚拟货币 510
四、比特币具有未来货币的特质 511
第五节 虚拟价值的实证分析: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例 515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515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的说明 523
三、政策建议 528
主要参考文献 530
索引 551
后记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