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远古夏商:艺术批评的浮现 33
第一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萌芽 34
第二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雏形 46
第二章 西周:艺术批评观念的奠基 66
第一节 “心”的发现与“诗言志” 67
第二节 西周典礼艺术的物体系 73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音乐观念 88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之关系 95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 105
第一节 春秋用诗状况及价值定位 106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原则 115
第三节 诗的文场与审美标准的建立 126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音乐批评 133
第一节 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立 134
第二节 音乐的神性问题 137
第三节 春秋乐论中的古今之争 144
第四节 “季札观乐”与审美批评 155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建筑批评 165
第一节 春秋建筑及批评概观 165
第二节 周礼对建筑制式的规定 170
第三节 礼制原则:对权臣建筑的批评 178
第四节 俭奢原则:对诸侯建筑的批评 184
第五节 礼制与俭奢批评之关系 190
第六节 审美批评原则 192
第六章 老子与孔子 196
第一节 艺术的形而上学 196
第二节 艺术的经验论 205
第七章 战国时期艺术观念的发展 224
第一节 艺术末世论与艺术的再定义 225
第二节 战国音乐的世俗走向 230
第三节 造型艺术:青铜器与绘画 237
第四节 造型艺术:宫殿与墓葬 242
第八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否定 252
第一节 道家的自然原则 252
第二节 墨家的经济实利原则 261
第三节 法家的政治集权原则 275
第九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肯定 290
第一节 《乐记》 291
第二节 孟子 304
第三节 荀子 312
第十章 《吕氏春秋》的理论融创 332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诸子之学 333
第二节 音乐与自然之关系 337
第三节 音乐与心灵之关系 340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之关系 342
第五节 音乐与时间之关系 346
第六节 音乐创制中的“适音”原则 349
第七节 音乐鉴赏中的“知音”原则 352
第十一章 汉代音乐、书法、绘画批评 356
第一节 汉代音乐批评 357
第二节 汉代书法批评 370
第三节 汉代绘画批评 374
第十二章 西汉建筑及建筑批评 379
第一节 西汉前期(高帝—景帝) 379
第二节 西汉中期(武帝—宣帝) 390
第三节 西汉晚期(元帝—平帝) 418
第十三章 新莽时期的建筑及建筑批评 433
第一节 西汉末年的政治与建筑 434
第二节 王莽的建筑政治学 439
第三节 王莽的建筑语言学 450
第十四章 西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458
第一节 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中的位置 459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帝都争论 465
第三节 武帝时期作为欲望都市的长安 471
第四节 元帝时期的灾异论与迁都主张 474
第五节 新莽时期的迁都计划 481
第十五章 东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484
第一节 东汉初期的洛阳与长安 485
第二节 班固对两都的比较 493
第三节 班固对洛阳的哲学辩护 497
第四节 两都之争的终结与《二京赋》 505
第五节 董卓时代向长安的回迁 511
第六节 总结与拓展 513
主要参考文献 520
索引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