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文学通论 7
作者录 7
作者待访录 14
《典论·论文》&魏文帝 15
《文选序》&梁昭明太子 17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19
《答谢民师论文书》&宋苏子瞻 21
《瞽说》&明苏平仲 22
《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明唐荆川 24
《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明顾亭林 26
《伯子论文》九则&清魏善伯 34
《日录论文》七则&清魏凝叔 37
《与任王谷论文书》&清侯朝宗 39
《古文约选》序例&清方望溪 41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清方望溪 44
《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清方望溪 45
《论文偶记》五则&清刘海峰 46
《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清姚惜抱 49
《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清方植之 51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清恽子居 53
《上曹俪笙侍郎书》&清恽子居 55
《骈体文钞序》&清李申耆 57
《文言说》&清阮芸台 59
《退庵论文》两则&清梁?林 61
《文谱》&清包慎伯 63
《答张翰风论诗书》&清包慎伯 69
《与杨季子论文书》&清包慎伯 71
《再与杨季子论文书》&清包慎伯 74
《文集》&清章实斋 77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80
《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清曾涤生 86
《复陈右铭太守书》&清曾涤生 89
《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清曾涤生 90
《答吴挚甫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清张廉卿 92
《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清张廉卿 94
《与姚仲实论文书》&清吴挚甫 95
《与严幾道论译西书书》&清吴挚甫 96
《天演论》例言&清严幾道译 98
《文通序》&清马眉叔 100
《文通例言》&清马眉叔 103
《论译名》&胡以鲁 106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118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121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梁任公 124
一 124
二 125
三 127
四 130
五 132
六 133
七 135
八 137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之 143
《谈新诗》&胡适之 152
一(略) 152
二 152
三 157
四 159
五 164
《论短篇小说》&胡适之 169
一 什么叫做“短篇小说” 169
二 中国短篇小说略史 171
三 结论 178
《国语文法概论》&胡适之 179
第一篇 国语与国语文法 179
第二篇 国语的进化 184
第三篇 文法的研究法上 197
《中国文学改良论》&胡步曾 221
《修辞学与语体文》&陆步青 226
一 修辞学的定义 226
二 语体文的目的 227
三 语体文的文体 227
四 总结 231
《尘新派诗说》&胡寄 233
绪论 233
第一章诗在文学上之位置 233
第二章旧体诗之长 235
第三章旧体诗之流弊 235
第四章新体诗之长 236
第五章新体诗之短 238
第六章中国诗与欧美诗之比较 239
第七章新体诗与旧体白话诗之比较 240
第八章新体诗与旧体写实诗之比较 241
第九章新体诗与歌谣之比较 242
第十章新派诗之出现 242
《诗之研究》&蔡观明 246
《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愈之 250
《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西谛 260
《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钱基博 268
一 导言 268
二 文学之定义 269
三 中国文学之起源 270
四 中国文学之沿革 272
五 中国文学之分类 278
六 有价值之文学作品 280
七 尾语 284
国故概论 287
作者录 287
作者待访录 291
《孔子学说》&夏曾佑 292
第一节孔子以前之宗教 292
第二节新说之渐 299
第三节老子之道 300
第四节孔子世系及形貌 301
第五节孔子之事迹 302
第六节孔子之异闻 303
第七节孔子之六经 305
第八节墨子之道 307
第九节三家总论 308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梁任公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