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7
1.2.1 国外综述 7
1.2.2 国内综述 13
1.2.3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缺陷 22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3
1.4 本书研究的方法、创新与意义 24
1.4.1 主要研究方法 24
1.4.2 可能实现的创新与意义 25
1.5 本书研究中的关键难点 26
第2章 碳金融相关金融与经济理论回顾 28
2.1 碳交易相关理论基础 28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8
2.1.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9
2.1.3 气候环境金融学相关理论 30
2.2 碳金融风险防控相关理论 32
2.2.1 碳金融风险分类 32
2.2.2 碳金融风险管理 34
2.2.3 碳金融风险的评估与防控 35
2.3 碳金融产品的价格影响理论 36
2.3.1 需求因素对碳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 36
2.3.2 政策因素对碳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 39
2.3.3 配额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 41
2.4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 41
2.4.1 行为金融学 41
2.4.2 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 43
2.4.3 逆向产品建模技术 43
2.4.4 新巴塞尔协议市场风险分析理论 44
第3章 国内外碳金融交易的发展及风险管控 46
3.1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46
3.1.1 碳交易市场及碳金融形成的背景 46
3.1.2 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51
3.2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55
3.2.1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55
3.2.2 我国CDM市场概况 55
3.2.3 我国碳金融交易机制面临的困境分析 59
3.3 碳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结构 61
3.3.1 不确定政策性风险 61
3.3.2 流动性风险 62
3.3.3 政治风险 63
3.4 碳交易市场风险管控现状——以欧盟为例 64
3.4.1 碳金融风险的监督机制 64
3.4.2 碳金融风险的防控机制 66
3.4.3 碳金融风险的应对机制 69
第4章 我国碳金融交易风险的实证分析 72
4.1 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特征分析 72
4.1.1 各区域碳交易市场碳价收益率序列的统计特性 73
4.1.2 各区域碳交易所收益率异方差 74
4.2 风险成因分析 76
4.2.1 相关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76
4.2.2 国际局势前景不明 77
4.2.3 主体认识不足与专业人才缺失 78
4.2.4 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79
4.3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碳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分析 80
4.3.1 巴塞尔协议简介 80
4.3.2 新巴塞尔协议框架的逆向剖析——基于控制论视角 85
4.3.3 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我国碳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分析 87
第5章 基于VaR及CVaR模型的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度量研究 89
5.1 VaR与CVaR风险度量模型 89
5.1.1 VaR模型 90
5.1.2 CVaR模型 92
5.2 CVaR和VaR进一步比较 95
5.3 不同计算方法间的比较 98
5.3.1 历史模拟法 98
5.3.2 蒙特卡罗法 100
5.3.3 基于实证的碳交易市场历史模拟法与蒙特卡罗法比较 101
5.4 基于实证的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市场VaR与CVaR值比较 103
5.5 CVaR方法在我国碳交易市场风险度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05
第6章 关于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107
6.1 完善法律框架、加强政策指导,建立规范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107
6.2 运用技术手段、建立严格的碳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110
6.2.1 构建我国碳金融风险监控机制 110
6.2.2 构建我国碳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111
6.3 循序渐进的构建中国统一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114
6.4 对中国统一碳金融交易市场建设中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 116
参考文献 118
本书形成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126
附录1 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价格及市场风险分析 128
附录2 碳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发展 144
附录3 必须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 148
附录4 构建碳金融体系应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151
后记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