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1
第1课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1
第2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5
第3课 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 8
第4课 夏商奴隶制王朝 11
第5课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 14
第6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夏、商、西周的科学和文化 17
第7课 春秋五霸 21
第8课 战国七雄 26
第9课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30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34
第11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学艺术 38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中国 43
第13课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 50
第14课 西汉的兴盛 55
第15课 东汉的统治 59
第16课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63
第17课 两汉与和匈奴的和战 68
第18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 72
第19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77
第20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81
第21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84
第22课 三国鼎立 89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94
第24课 动荡中发展的南朝 98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102
第2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和佛教,反佛教的斗争 106
第2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诗歌的发展和艺术的大放光彩 111
第二册 116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16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19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122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125
第5课 “海内存知己” 128
第6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之 131
第7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一)——科技发达、宗教兴盛 133
第8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二)——光耀千古的文坛 136
第9课 封建文化的高峰(三)——五彩缤纷的艺术 138
第10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141
第11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44
第12课 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 147
第13课 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 150
第14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 154
第15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158
第16课 元朝的统治 161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165
第18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168
第19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和文学的巨大成就 172
第20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三)——艺术、体育和宗教的新发展 175
第21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78
第22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181
第23课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 185
第24课 蒙古雄踞漠北和满洲的兴起 188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191
第26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一)——进步的科技和思想 194
第27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小说、戏剧、书法、绘画的成就 197
第三册 200
第1课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0
第2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203
第3课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206
第4课 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 209
第5课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212
第6课 中英鸦片战争 215
第7课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19
第8课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222
第9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26
第10课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230
第11课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233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236
第13、14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戊戌变法 240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246
第16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50
第17课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 253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56
第19、20、21课 清朝的文化 259
第22课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264
第23课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 268
第24课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271
第25课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 274
第26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78
第27课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81
第四册 284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84
第2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90
第3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97
第4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306
第5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10
第6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14
第7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