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研究必须是信史(代序)&潘懋元 1
一 校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2
校史研究分会工作回顾与前瞻(2008—2014)&王宗光 2
校史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突破&张克非 9
大学校史研究三十年来的成绩、特点、不足与建议&涂上飙 徐兴沛 罗伟昌 19
校庆纪念与校史撰写的双重变奏——北大校史研究八十年&杨琥 41
未力工与厦大党史校史工作&戴岩 林秀莲 刘珊珊 59
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口述校史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盛懿 孙萍 漆姚敏 66
档海寻珠校史增华——中山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十五年述评&崔秦睿 吕雅璐 76
关于东北大学校史研究的总结与思考&徐广隽 陈均 83
云南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工作三十年回顾与述评&雷文彬 87
着力校史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档案”丛书大夏大学系列综述&林雨平 100
二 校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106
关于中国高校建校时间溯源标准的初步意见&刘海峰 106
论大学校史溯源的历史传统&欧七斤 114
论大学校史研究三原则&张亚群 127
论大学校史的研究视域与方法——以苏云峰的校史著述为例&胡端 135
浅析大学校史研究对象的演变——以云南大学为例&卫魏 149
美国院校史研究之视野、理论与方法——兼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史&张世轶 158
校史可以这样写——介绍两部各具特色的美国大学校史&李敏辞 163
隐性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校史研究&万启存 171
史料挖掘在大学校史研究中的价值&陈显久 秦娜 李改梅 177
从《老湘雅故事》谈起&杨健康 汪瑞芳 184
三 校史人物研究 190
郭秉文大学经营理念与实践探析&张雪蓉 190
论毛泽东对陕北公学的贡献&陈福荣 200
陈嘉庚对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的影响及其实现路径&石慧霞 207
江定仙先生与国立音专&肖阳 钱仁平 217
中国现代助产教育的奠基——杨崇瑞与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王勇 刘静 239
施嘉炀工程教育思想与实践浅析&李珍 248
王淦昌先生与浙江大学&张淑锵 262
由黄文东命运观中医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刘红菊 269
我国人工低温麻醉先行者谢陶瀛之特殊经历:滇缅抗战&黄珊琦 274
四 校史专题研究 286
1909—1949年清华大学留学生派遣政策考察&金富军 286
做人为先、学以致用——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安大学的精神与理念&曾鹿平 301
《厦门大学校歌》探源&李啸 谷玉梅 315
西北师院西迁办学的艰难历程&左玉惠 326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体育大学在体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夏天 付红星 332
我国化学工程学创立之细节梳理——以“国重28号”为线索&陆宪良 33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合肥的背景与动因浅析&丁兆君 柯资能 347
改革开放背景下北京地区大学分校创办历程&张楠 梁燕 364
五 史料述评与编研 382
国内高校口述校史实践综述及发展趋势&张丽霞 杨红 382
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校志编纂述评&徐骞 393
三十年来高校校志编纂理论与实践综述&杨红 覃庆国 447
19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年鉴编纂述论&周小燕 457
西安交通大学馆藏清代档案评析&张小亚 史瑞琼 466
唐山路矿学堂参与晚清南洋劝业会纪实&崔啸晨 474
“南京”号:1918年8月&吴禹星 477
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档案收集、保管与利用研究&刘建民 486
六 校史教育与大学文化 494
坚持实事求是路线 弘扬厦大党史文化&陈炳三 494
大学历史文化的空间基础&郑宏 506
高校校史馆建设的程序规范&章华明 516
校史馆建设与校史研究&王文娟 高山 523
校史人物与高校品牌形象塑造初探——以华东师范大学“儒商群”为例&汤涛 531
论校史研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工作为例&冯珺 538
校训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以南开大学“公能”校训为例&张健 544
大学校史: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刘晓梅 杨春平 546
浅析高校校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作用&陶莉 550
高校校史教育的功能、内容与途径探析&季卫兵 刘德胜 555
论大学校史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韩琴英 564
高校校史“慕课”探微&王学春 572
附录 58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回顾&厦门大学档案馆整理 580
中国高校校史机构现状分析——基于34家校史机构的调查统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秘书处 590
后记&刘海峰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