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1
一 两种马克思主义范式 1
二 两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6
三 “两种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7
第一章 异化理论构成及其现实意义 13
一 异化概念的滥觞 14
二 对象化、异化、物化 22
三 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27
第二章 生态危机理论 34
一 几种生态危机理论 35
二 从哲学角度看生态危机 36
三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39
四 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 41
第三章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45
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 45
二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 62
三 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和超越 70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 75
一 意识形态 76
二 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 84
三 意识形态与话语领导权 90
第五章 科学技术批判 96
一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 96
二 科学技术是产生异化现象的决定性力量 102
三 科学技术的当代反思 107
第六章 消费社会 115
一 消费社会的来临 115
二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123
三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的反思 134
四 消费社会引起的危机 141
五 结语 150
第七章 景观社会 152
一 景观与景观社会 152
二 景观霸权理论 154
三 景观媒介理论 158
四 景观的时空理论 161
五 构建情境、漂移与异轨 166
第八章 性别平等 169
一 社会性别概念 169
二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172
三 性别平等的社会基础 177
四 社会性别理论与马克思主义 182
五 社会性别理论的意义 186
第九章 生命政治 189
一 政治活动的现代特征 189
二 生命政治与技术化的权力 196
三 生命政治的“非生命”形态 200
第十章 革命与阶级运动 205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和阶级思想的渊源 205
二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和阶级的问题的探讨 209
三 马尔库塞、加约·彼得洛维奇等论革命与阶级问题 213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与阶级思想的最新发展 218
第十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 225
一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225
二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 230
三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发展 244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