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碳排放的格局变化与驱动因子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旺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630693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在国内外城市纷纷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之际,在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面临系列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之时,北京一方面要增强对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低碳生态、绿色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因此研究北京市碳排放的格局变化与驱动因子,旨在为建设低碳化世界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数据支撑和参考模式及政策建议。本研究按照“研究动态把握—时空格局分析—驱动机理剖析—减排潜力分析—低碳路径选择”的技术路线,综合运用地理学、土地科学、生态学、低碳经济理论、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调研和分析北京市的市情特征出发,弄清市域和区县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变化,找出北京市与主要世界城市的低碳发展差距,剖析碳排放的驱动因子,分解碳排放的增量,分析碳减排潜力,预测和模拟未来的低碳发展情形,提出碳减排的路径选择。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1.1 国际背景 1

1.1.2 国内背景 3

1.1.3 案例城市背景 4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5

1.2.1 选题目的 5

1.2.2 选题意义 6

1.2.3 案例城市选择的典型意义 8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0

1.3.1 研究目标 10

1.3.2 研究内容 10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

1.4.1 研究方法 11

1.4.2 技术路线 12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2.1 城市碳排放格局及其变化 14

2.1.1 城市碳排放的时空格局 14

2.1.2 城市空间变化影响碳排放 15

2.1.3 基于LUCC的城市碳排放 15

2.1.4 城市碳排放的综合构成 17

2.1.5 城市碳循环与碳平衡 18

2.2 城市碳排放的驱动因子 18

2.3 城市碳减排的调控路径 19

2.3.1 低碳城市的规划先行 19

2.3.2 城市碳减排的路径选择 20

2.3.3 城市碳减排的政策与管理 22

2.4 城市碳排放研究的模型与方法 23

2.5 案例城市的碳排放研究 23

2.6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第三章 原理基础与理论框架 35

3.1 相关概念界定 35

3.1.1 碳源、碳汇和碳库 35

3.1.2 碳循环与碳代谢 35

3.1.3 碳通量与碳储量 36

3.1.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37

3.1.5 能源耗费、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 38

3.1.6 城市低碳发展与低碳城市 38

3.2 相关原理基础 39

3.2.1 人地关系理论 39

3.2.2 低碳经济理论 41

3.2.3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理论 42

3.2.4 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43

3.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43

3.2.6 系统科学理论 44

3.3 研究理论框架 45

3.4 本章小结 47

第四章 北京市概况 50

4.1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50

4.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50

4.1.2 地貌类型与海拔 50

4.1.3 气温与降水简况 51

4.1.4 水资源利用概况 51

4.1.5 天然植被类型与分布 52

4.2 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52

4.2.1 人口与就业情况 52

4.2.2 经济发展水平 53

4.2.3 交通与城建现状 53

4.3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54

4.3.1 水资源量严重短缺 54

4.3.2 水土流失仍较严峻 56

4.3.3 能源供需矛盾加剧 56

4.3.4 垃圾处理问题突出 60

4.3.5 污染防治任务繁重 61

4.4 本章小结 62

第五章 北京市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63

5.1 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序变化 63

5.1.1 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 63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65

5.1.3 计算结果与实证分析 66

5.2 基于LUCC的碳排放时空格局分析 71

5.2.1 基于LUCC的碳排放面板数据时序变化 71

5.2.2 基于LUCC的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75

5.2.3 基于LUCC的碳排放时空格局合理性评估 82

5.3 基于生产力的碳汇量度及其变化 83

5.3.1 研究方法 83

5.3.2 结果分析 86

5.4 北京市辖区的碳排放及其变化 91

5.4.1 估算方法 91

5.4.2 数据来源 91

5.4.3 各区碳排放净量的估算分析 93

5.4.4 各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比较 96

5.5 本章小结 98

第六章 北京市碳排放的结构分析与水平比较 101

6.1 北京市生产侧碳排放的结构分析 101

6.1.1 估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01

6.1.2 生产侧能源碳排放的结构与变化 102

6.2 北京市碳排放水平的比较分析 105

6.2.1 碳排放强度的比较 105

6.2.2 人均碳排放的比较 106

6.2.3 碳排放密度的比较 106

6.2.4 碳排放的行业结构比较 107

6.2.5 能源结构的比较 108

6.2.6 大气污染的比较 109

6.2.7 就业结构的比较 110

6.3 本章小结 111

第七章 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增量分解分析 112

7.1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112

7.1.1 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的关系 112

7.1.2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113

7.1.3 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的减碳途径 120

7.2 北京市森林质量变化对碳吸收的影响 121

7.2.1 森林植被净生产力变化对碳吸收的影响 121

7.2.2 林分起源结构及其变化对碳吸收的影响 121

7.2.3 林分龄级结构及其变化对碳吸收的影响 123

7.3 北京市碳排放的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125

7.3.1 影响碳排放指标的相关因素分析 126

7.3.2 影响碳排放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129

7.3.3 基于STIRPA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135

7.4 北京市碳排放增量的分解分析 140

7.4.1 基于LMDI法的IDA分析 140

7.4.2 基于I—O法的SDA分析 148

7.5 本章小结 158

第八章 北京市碳减排的潜力分析与路径选择 162

8.1 碳减排的潜力分析 162

8.1.1 主要碳源的减排潜力 162

8.1.2 驱动因子的减排潜力 163

8.1.3 主要碳汇的减排潜力 165

8.2 碳减排的路径选择 165

8.2.1 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情景分析 165

8.2.2 其他碳源和碳汇的情景分析 170

8.3 本章小结 171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72

9.1 主要结论 172

9.2 研究展望 174

附录:基础数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