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北道教的起源 1
第一节 河北道教的思想渊源 2
第二节 帝王求仙活动的实际影响 5
第三节 古北岳崇拜的确立与影响 14
第二章 河北道教的产生与流传 21
第一节 张角与太平经 22
第二节 太平道与黄巾起义 25
第三节 太平道的流风余韵 30
第三章 曹魏时期邺城成为北方道教中心 36
第一节 曹操与黄巾军及太平道 36
第二节 曹操使五斗米道传来河北 38
第三节 曹氏父子对方士的控制与利用 41
第四节 曹操本人的慕道 43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河北道教的境况 46
第一节 西晋“八王之乱”与道教 46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河北道教的消沉 48
第三节 葛洪与青虚山(葛洪山) 52
第四节 北朝道教的兴衰 54
第五章 隋唐河北道士与道教 63
第一节 慈悲济世的高道魏征 64
第二节 赞皇走出的茅山宗师潘师正 68
第三节 传奇的恒山道士张果及其内丹术 72
第四节 唐代河北其他道士 79
第五节 易州和邢州的道德经幢及其他唐代建筑 83
第六章 五代北宋河北道士与道教 89
第一节 北宋皇帝崇道及在河北的反映 90
第二节 五代河北籍高道刘海蟾 96
第三节 八仙之一——曹国舅 98
第四节 五代北宋时其他重要的燕赵道士 101
第五节 五代北宋的河北宫观建筑 106
第七章 金元时期的河北道教(上) 112
第一节 丘处机万里西行和东归燕京 115
第二节 郝大通及其弟子在河北的活动 119
第三节 马钰弟子在河北的传教活动 124
第四节 尹志平在河北的活动 126
第五节 陈道益及其弟子在河北的筑观活动 129
第六节 丘处机其他弟子在河北的活动 132
第八章 金元时期的河北道教(下) 137
第一节 太一道在燕赵的流传 137
第二节 真大道在燕赵的流传 143
第三节 金元河北的正一派传承 149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燕赵道士 156
第九章 明清河北道教的民间化(上) 160
第一节 明清河北道派简介 162
第二节 从《畿辅通志》看河北道教的民间化 168
第三节 冀野仙踪张三丰 172
第四节 明清时河北籍道士 176
第十章 明清河北道教的民间化(下) 179
第一节 明清时河北的真武大帝崇拜 179
第二节 河北的关帝崇拜 182
第三节 河北的碧霞元君崇拜 187
第四节 河北的天妃信仰 189
第五节 河北的后土信仰 193
第六节 清末河北道教与民间宗教 196
第七节 “庙产兴学”使河北道教更加民间化 203
第十一章 民国时期的河北道教 20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宗教政策及对道教的不同态度 205
第二节 力排众仪维护道教的自身利益 207
第三节 处境艰难,不忘责任 209
第四节 从《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可见河北道教状况 212
第五节 赵避尘的千峰派 217
第六节 抗日战争中河北道士的爱国壮举 221
第十二章 1949年至1978年河北道教的新生与受冲击 228
第一节 建国初期河北道教的新面貌 228
第二节 参加全国道教代表大会的河北道士 235
第三节 历次运动中的河北道教 239
第四节 当代河北道教派别 241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道教的爱国组织建设 244
第一节 河北省道教协会筹备组的建立 244
第二节 河北省道教协会的成立 251
第三节 河北省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 263
第四节 河北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 266
第五节 河北省部分设区市道教协会的建立 270
第六节 河北省部分县市道教协会的建立 275
第十四章 全省道协组织积极开展工作 278
第一节 落实政策开放场所 278
第二节 建立制度规范活动 294
第三节 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296
第四节 发扬传统服务社会 322
第五节 弘扬文化加强外联 325
第十五章 河北著名宫观 331
第一节 十方院 331
第二节 振头关帝庙 334
第三节 金阙宫 337
第四节 洪崖山和后土祠 339
第五节 唐县青虚山(葛洪山) 342
第六节 甄泽观 346
第七节 张果老山与栖霞观 347
第八节 沙河市北武当山南岩宫 349
第九节 赤城灵真观 350
第十节 东岳天齐庙 351
第十一节 怀来老君庙 353
第十二节 唐山玉清观 354
第十三节 天桂山青龙观 356
第十四节 迁西景忠山 358
第十五节 保定城隍庙 360
第十六节 热河都城隍庙 363
第十七节 蔚县玉皇阁 364
第十八节 承德关帝庙 366
第十九节 承德魁星阁 367
第二十节 定州大道观 368
第二十一节 青县青云观 369
第二十二节 易县太阳宫 371
第二十三节 北岳庙 373
第二十四节 黄粱梦——吕仙祠 376
第二十五节 娲皇宫 378
第十六章 当代河北道教代表性人物 381
第一节 黄信阳 382
第二节 孙明瑞 384
第三节 王信安 387
第四节 曹信义 389
第五节 孙至莲 391
第六节 李崇德 392
第七节 董沛文 393
第八节 李至进 395
第九节 崔妙智 397
第十节 刘崇汉 399
第十一节 邓元富 401
第十七章 河北道教文化 404
第一节 河北道教音乐 404
第二节 河北道教书画艺术 411
第三节 河北道教楹联 417
第四节 河北道教武术 430
第五节 河北道教医药 450
第六节 河北道教与民俗文化 452
大事记 462
参考书目 483
后记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