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立平,钟昌标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4173529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实地调查、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采用统计分析、协调度分析、绩效分析、互动关系分析等深入研究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关系与绩效。涉及的计量模型包括普通面板、面板分位数、空间面板、面板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DEA数据包络分析等模型,并且将不同模型的结果采用元分析进行综合,各种研究方法之间互相补充,研究结论更加稳健可靠。

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1

1.1.2 创新驱动发展与协同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4

1.1.3 协同创新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6

1.1.4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投入比重呈下降趋势 7

1.2 研究意义 7

1.3 研究内容 8

1.4 技术路线 10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1.5.1 研究方法 11

1.5.2 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15

1.5.3 数据来源 16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6

1.6.1 研究的重点 16

1.6.2 研究的难点 17

1.6.3 创新之处 17

第2章 文献综述 18

2.1 自主创新 18

2.1.1 技术创新理论 18

2.1.2 自主创新的概念 21

2.1.3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22

2.1.4 自主创新的主体 23

2.1.5 FDI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24

2.2 协同创新 28

2.2.1 协同与协同论 28

2.2.2 协同创新的概念 29

2.2.3 协同创新的动机 30

2.2.4 创新中的协同关系与模式 31

2.2.5 协同创新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37

2.3 产学研合作 38

2.3.1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39

2.3.2 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41

2.3.3 产学研合作的绩效研究 43

2.3.4 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 45

2.3.5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47

2.4 文献述评 48

第3章 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 50

3.1 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变 50

3.1.1 韩国经济腾飞期的国家科技立国战略 50

3.1.2 日本创新战略的提升历程 56

3.2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59

3.2.1 美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59

3.2.2 德国佛朗霍夫联合体模式 62

3.3 政府主导的军事协同创新 63

3.3.1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协同创新 63

3.3.2 曼哈顿计划——当代著名的协同创新计划 66

3.4 政府牵头的共性技术协同创新 69

3.4.1 日本政府主导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协同创新 69

3.4.2 日本钢铁行业共性技术二次研发的协同创新 72

3.4.3 韩国CDMA的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 73

3.5 企业协同创新 75

3.5.1 美国F-35第五代战斗机协同创新 75

3.5.2 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MCT)协同创新 79

第4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机制 84

4.1 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 84

4.1.1 创新的层次 84

4.1.2 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创新路径 85

4.1.3 创新要素之间关系 85

4.2 协同创新 87

4.2.1 协同创新的界定 87

4.2.2 协同创新的意义 88

4.2.3 协同创新的主体 89

4.2.4 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 91

4.2.5 协同创新的类型 92

4.2.6 协同创新平台 93

4.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 94

4.3.1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意义 94

4.3.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内涵 95

4.3.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影响因素 97

第5章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统计分析 99

5.1 自主研发经费分析 99

5.1.1 各地区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分析 99

5.1.2 各行业自主研究经费支出分析 104

5.1.3 大中型企业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分析 106

5.1.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自主研究发经费支出分析 108

5.1.5 自主研究发经费地区差异测度分析 109

5.2 协同创新经费分析 111

5.2.1 各地区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 111

5.2.2 各行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 114

5.2.3 大中企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 116

5.2.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 117

5.2.5 协同创新经费地区差异测度分析 119

5.3 协同创新强度分析 120

5.3.1 各地区协同创新强度分析 120

5.3.2 各行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 124

5.3.3 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 125

5.3.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 126

5.4 结论 126

5.4.1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以自主研发为主,协同创新处于起步阶段 126

5.4.2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投入、协同创新投入的地区和行业差异明显 127

5.4.3 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强度要高于东部地区 127

5.4.4 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强度在所有高技术产业中最高 127

5.4.5 大型企业的协同创新强度往往不如中型企业 128

5.4.6 三资企业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活动均要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活跃 128

第6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贡献比较 129

6.1 研究框架与数据 129

6.1.1 研究框架 129

6.1.2 基本模型 130

6.1.3 研究数据 132

6.1.4 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 134

6.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弹性比较 135

6.2.1 面板数据模型 135

6.2.2 面板工具变量模型 138

6.2.3 动态面板模型 140

6.2.4 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141

6.2.5 空间面板模型 144

6.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弹性系数的元分析 148

6.3.1 元分析简介 148

6.3.2 回归系数的元分析 149

6.3.3 R2和p值的元分析 152

6.3.4 偏倚检验 153

6.3.5 元分析结果 157

6.4 要素弹性的深度分析 157

6.4.1 面板变量系数模型估计 158

6.4.2 面板门槛回归 160

6.4.3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165

第7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分析 169

7.1 研究框架 169

7.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之间的协调度研究 170

7.2.1 两维协调度计算模型 170

7.2.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度分析 172

7.3 科技投入产出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76

7.3.1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介 176

7.3.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177

7.4 基于PVAR的科技投入产出互动关系研究 178

7.4.1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178

7.4.2 面板PVAR模型的估计 179

第8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效率研究 185

8.1 研究框架与数据选取 185

8.1.1 研究框架 185

8.1.2 变量与数据 186

8.2 效率研究方法 186

8.2.1 DEA方法简介 186

8.2.2 可变规模报酬模型 190

8.2.3 基于非径向的超效率模型 192

8.2.4 Malmquist指数 193

8.3 效率分析结果 194

8.3.1 DEA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194

8.3.2 面板混合数据的DEA效率分析 198

8.4 效率决定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210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213

9.1 研究结论 213

9.1.1 自主研发投入绩效最高,效果良好 213

9.1.2 协同创新投入绩效总体不高 213

9.1.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总体良好 214

9.1.4 自主研发投入较高与较低地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不好 214

9.1.5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互动效应显著,形成正向反馈 214

9.1.6 自主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门槛效应明显 215

9.1.7 自主研发投入较高地区,其弹性系数反而不高 215

9.1.8 知识与技术溢出对创新的空间效应显著 215

9.1.9 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 216

9.1.10 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凸显高技术产业科技管理水平不高 216

9.1.11 纯技术效率水平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216

9.1.12 投入要素利用率逐年上升呈良性发展 216

9.2 政策建议 217

9.2.1 逐步理顺体制机制,推进企业为主的协同创新 217

9.2.2 加强跨学科与新兴学科研究,夯实协同创新基础 217

9.2.3 努力提高协同创新绩效,加大协同创新投入比例 217

9.2.4 要注重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效率 218

9.2.5 不同水平高技术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 218

9.2.6 优化地区布局,缩小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差距 219

9.2.7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高技术产业科技管理水平 219

参考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