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4
统一人格 4
心理补偿机制 6
社会情感 8
三个问题 12
第一章 人格的统一性 19
儿童人格的统一性 19
人格的发展模式 22
第二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31
追求优越感 31
儿童追求优越感的不同表现 34
让儿童保持心理平衡 36
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 39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49
区分有益与无益的优越感追求 49
懒惰心理学 51
口吃的心理 53
第四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61
鼓励儿童 61
教师的神圣职责 65
人类的归属感 67
自卑情结的表现 68
第五章 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75
决定孩子发展的要素 75
15个问题 78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91
人类的社会情感 91
童年时期的环境影响 96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98
老幺的特征 99
长子的特征 100
性别角色差异 102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107
早期环境的影响 107
白日梦解析 110
第八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117
新环境 117
心理问卷讨论 121
男女差异 123
被收养子女/继子女/私生子处境 126
第九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131
学校环境 131
智力测试 133
学习的兴趣 135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36
能力遗传论 137
成绩差的连锁反应 139
教学观察 140
男女同校 143
心理学与教育 144
第十章 外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151
疾病的影响 151
家庭环境的影响 154
亲戚的影响 158
儿童读物 160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165
青春期问题 165
性教育问题 172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误 179
一个成功的案例分析 179
教师的支持 185
第十三章 对父母的教育 189
父母与教师的教育冲突 189
双重惩罚 193
附录1个体心理问卷 196
附录2 5个孩子的案例及评论 202
关键词汇表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