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我们身边”的人类学:一种可能的学科方向 4
三、本研究论域及其关涉的基本理论 7
四、多重背景下的思想续写:哈贝马斯异质性问题的主要渊源 11
五、相关的重要概念 17
六、研究方法 21
七、研究内容 23
上编 29
第一章 马克思“现实历史中的人”学说的人类学倾向 29
一、近代道德哲学中的“人”:从共性到差异 29
二、马克思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37
三、人与物的异化的伦理关系 57
第二章 阿多诺“他者”作为人类学转向的关键环节 63
一、“以他者批判同一性”:一种不自觉的人类学意图 64
二、从他者到历史 67
三、《否定的辩证法》从革命意识转向民族意识 76
四、阿多诺他者思想对哈贝马斯“人类学”潜在话语的影响 80
第三章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时间性与哈贝马斯人类学多元交叉的时间观 84
一、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时间性问题 86
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时间性”背后的文化人类学潜话语 90
三、评价 100
下编 108
第四章 在多样性道德经验中重构人类学之“我” 108
一、劳动史观视野下的多样性道德经验的人类学踪迹 109
二、实践哲学视野下的多样性道德经验重构人类学之“我” 123
三、哈贝马斯道德哲学中“我”的三个层次的人类学解读 131
四、哈贝马斯道德心理学模式中的自我同一性问题 150
五、一点评价 166
第五章 “人类学第三条道路”作为道德愿景的政治实现 172
一、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道德哲学起点 175
二、程序主义是道德自律理想的政治——人类学表达 180
三、道德自律学说的政治实现 186
四、结论 190
第六章 民族-宗教生活史:一个人类学命题的道德学意义 192
一、作为道德真理之重建的古典道德认知主义 194
二、异质性问题对道德认知主义之人类学维度的开启 198
三、寓于民族-宗教生活史中的道德直觉作为道德的动机 201
四、道德认知主义向人类学的敞开与道德动机的遮蔽 206
余论 215
第七章 人类学作为早期批判理论的潜在论域 215
一、问题一:日常生活作为“无意识结构”具有不可还原性 216
二、问题二:“批判理论的自我意识” 219
三、作为早期批判理论之潜在论域的人类学 221
四、结语 230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