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第2章 方法:反思性的阐释 11
2.1 范式 12
2.2 范式的基本原理 14
2.3 本书的研究对象 24
2.4 概要 32
第3章 现代性:方言 34
3.1 现代性的要旨与理性的节日 36
3.2 后启蒙的悲观主义 40
3.3 特殊的和独特的理性主义 42
3.4 现代性论述的几个假设 44
3.5 概要 48
第4章 现代性:特殊主义的局限 50
4.1 美国方面 51
4.2 公共方面 61
4.3 行政方面 65
4.4 概要 70
第5章 现代性:科学主义的局限 71
5.1 实证主义的议程 73
5.2 科学命题的地位 75
5.3 伦理型企业 78
5.4 理解 85
5.5 概要 87
第6章 现代性:技术主义的局限 88
6.1 公共行政作为低技术 89
6.2 重视技术的好处 93
6.3 从技艺到技术 96
6.4 社会技术的局限 99
6.5 概要 102
第7章 现代性:企业的局限 104
7.1 动机 105
7.2 复制、竞争和浪费 111
7.3 两次变革浪潮 114
7.4 公共选择的路线 118
7.5 概要 126
第8章 现代性:解释学的局限 128
8.1 公共行政学对意义的探求 129
8.2 再论哈贝马斯 138
8.3 理性的心理学批判 140
8.4 概要 143
第9章 后现代性:方言 145
9.1 后现代性释义 146
9.2 超现实 152
9.3 知识转向 157
9.4 概要 160
第10章 后现代性:想象 161
10.1 理性化的终结 163
10.2 想象界 166
10.3 想象与公共行政 168
10.4 否定的角度 171
10.5 肯定的角度 173
10.6 概要 178
第11章 后现代性:解构 179
11.1 何谓解构? 181
11.2 解构官僚制 187
11.3 概要 208
第12章 后现代性:非地域化 210
12.1 思维特征 211
12.2 思考对象的结构 218
12.3 概要 225
第13章 后现代性:他在性 226
13.1 反法西斯主义 228
13.2 开放性 230
13.3 差异性 237
13.4 反元叙事 239
13.5 颠覆已有的秩序 240
13.6 概要 242
第14章 跋 244
参考文献 247
索引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