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史记文献研究 3
第一章 《史记》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3
一、中国全境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3
二、汉武帝过度使用民力,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8
三、西汉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修史条件 9
四、家学渊源及壮游养育了司马迁的才干和见识 10
五、司马迁受李陵之祸诬罔罪加而发愤著书 15
六、《史记》成为不朽著作之动因 19
第二章 司马迁传略 22
一、司马迁的家世 22
二、司马迁年谱 27
三、司马迁交游 41
第三章 《史记》名称与断限 45
一、《史记》名称考释 45
二、《史记》断限 56
第四章 《史记》体制 71
一、《史记》五体编次 71
二、《史记》五体渊源义例 78
三、《史记》序赞 85
第五章 《史记》取材 88
一、司马迁用多种途径搜求史料 89
二、载于《史记》中的司马迁所见书 97
第六章 《史记》残缺与补窜 110
一、《史记》残缺篇目考 110
二、《史记》补窜 127
第七章 《史记》义例和司马迁的历史观 137
一、《史记》义例 137
二、司马迁的历史观 159
第八章 《史记》流传 170
一、《史记》的研读与注疏 170
二、《史记》的版本 186
文献专论选载 196
司马迁的文献整理 196
一、整理文献的基本原则 196
二、史料来源的五个方面 199
三、《史记》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 204
论《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 210
一、《战国策》未采《史记》 210
二、《史记》采《战国策》说辨疑 214
《史记》《战国纵横家书》相关史料考论 224
一、问题的提出 224
二、帛书与《史记》《战国策》的关系 226
三、《史记》《国策》对一些重要史实的确认 229
四、司马迁、刘向作出判断的依据 231
五、帛书中无主名的资料多与苏秦无关 237
六、结语 241
下编 史记编纂学研究 245
《史记》体例溯源 245
一、本纪 250
二、表 255
三、书 258
四、世家 261
五、列传 263
《史记》体制义例简论 269
一、五体题名义例 269
二、五体序目义例 278
《史记》的体例 292
一、本纪 293
二、表 304
三、书 316
四、世家 337
五、列传 349
《史记》历史编纂学简论 370
一、自出心裁的作史体例 370
二、继往开来的述史构架 378
三、系统深入的史学思考 391
论《史记》取材 403
一、载于《史记》中的司马迁所见书 403
二、司马迁用多种途径搜求史料 413
三、司马迁取舍材料的标准 423
《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 435
一、《六国年表》序言的疑点 435
二、《史记》采取诸侯史记的证据 438
三、《史记》取自诸侯史记的资料 443
四、《六国年表》序言的理解 447
论《史记》互见法 449
一、互见法详此略彼,便于史事叙述条理分明 449
二、互见法集中史事,使历史事件的叙述首尾完具 452
三、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之真 454
四、互见法写人物,是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一种特写方法 457
五、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463
试析将相表之结构与倒书 465
一、问题之提出与破读方法 465
二、运用对比法可证《将相表》为司马迁所作不容置疑 467
三、《将相表》大事记之分析 471
四、倒书书法之微旨与无序之谜 474
论倒书 482
一、《将相表》倒书是否出自司马迁之手 482
二、《将相表》中司马迁倒书的意义问题 487
三、倒书在写作方法上的原因 489
四、《将相表》倒书的内容和作用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