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教育 家校合作 5个原则读懂教育互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蒂芬·M.康斯坦丁诺(Steven M.Constantino)著;王圆圆译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1691020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作者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相关案例的陈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立并保持家庭与学校员工之间有效合作的可行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简单、真实的蓝图,学校能根据这个蓝图来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本书包括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来评估家庭参与度、衡量进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及管理者,作者将家庭放在其作品的中心位置,并描绘了成功商业课堂中学来的知识。他已经创造出了一种资源,将家庭作为客户,并开发集体影响,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这是一本真正看重与家庭建立合作关系的每一位学校领导必读的书。康斯坦丁诺博士在研究基础上,提供了很多真实可行的策略,这些策略最终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第一章 每个家庭都会选择你吗 1

顾客让发薪日成为可能 1

每个机会都是一次商机 5

将一些想法落到实处 6

现实、观念以及信仰 12

最后,成功的秘诀 13

关爱的重要性 15

过程的重要性 20

领导力的需要 22

第二章 教师动员的小贴士 24

3种教师:略带幽默一下 26

我能复制一份吗 28

我愚蠢的想法 29

第三章 理解不配合参与 30

不配合参与的周期 34

为什么有些家庭总是不愿接近学校 37

少部分家庭 39

案例研究:欧内斯特·B.(Ernest B.) 41

第四章 对5个基本原则的解释 46

确定起始点 46

5个简单原则的介绍 49

逻辑模式 50

对5个简单原则的进一步定义 54

第五章 原则1:创造让每个家庭参与的文化 58

文化是一种幻想 58

文化和亚文化 60

文化挑战 62

打破循环 63

校园文化定义 64

与家庭格格不入的学区 66

从政策入手 67

开发策略计划目标:能衡量,始能执行 72

文化案例研究:科学项目 75

创造一种激励每个家庭的文化 78

原则1:创造让每个家庭参与的文化 78

第六章 原则2:有效交流并建立联系 82

活动:交流和联系在学生的成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84

这是小事 86

案例研究:我知道他们怎么看待我 87

理解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89

让教师跨出第一步 93

每周文件夹 94

应对“难以接近”的家长 96

家访 99

与英语能力有限的家长共事 100

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一教师协会模式 101

与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庭合作 103

案例研究:约翰森和独立的英语课堂 105

恐惧和互信在建立与家庭的联系中的作用 108

案例研究 110

提高学校和每个家庭之间互信关系的想法 113

学校的欢迎氛围 115

客服 116

基本客户服务小贴士:从此处起航 118

欢迎每个家庭 120

与家庭交流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22

用科技将交流和关系连接起来 124

在家长所在的地方——网络空间——会见他们 125

原则2:有效交流并建立联系 127

第七章 原则3:授权给每个家庭 131

改变问题:我著名的测试 132

解决这些问题的绝佳方法 134

创建透明学校 136

案例研究:没有你的课堂将变得不一样 138

那么,简单说来,什么是效力呢 140

我们需要和每个家庭交流吗 145

什么能推动家长 146

互动的家庭作业设计 147

学生领导的大会 148

和家庭分享数据 148

案例研究:试着和数学教师交谈 150

案例研究:教学责任 152

邀请家庭参与的关键 156

与每个家庭建立成功的联系 157

原则3:授权给每个家庭 163

第八章 原则4:让每个家庭参与决策制定 167

问题和解决方法 169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170

让每个家庭都有发言权 171

有效的定义 172

如何挑选家庭 173

重要事件回顾 174

家庭行政管理行动案例 175

案例研究:校服政策 177

原则4:让每个家庭参与决策制定 180

第九章 原则5:让大型社区参与进来 184

社区的力量 184

社区学校及资产蓝图 186

社区学校的益处 186

资产蓝图的开端 190

集体影响的想法 192

社区联系如何提供帮助 192

让社区参与进来的好处 194

学校—社区合作的其他益处 196

设计社区参与 197

原则5:让大型社区参与进来 199

第十章 采取行动并衡量成功 203

从数据开始 204

目标陈述 205

现在轮到你了 210

附录资源 212

后记 213

致谢 217

参考文献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