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量与科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6069373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测量的角度对什么是科学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将过去认为是科学的基础之一的实验改为测量,这一看似微小的变动却导致了对科学认识上的飞跃,使得过去不能做实验的领域具备了科学化的基础,为人类认识世界建立起统一的方法体系。 只有三个学科可以通行于一切科学的领域:数学、测量与信息技术。在过去,数学和信息技术作为跨越所有科学的通用学科是人们所普遍承认的,但测量则未被明确意识到。作者利用自己的测量学专业优势,第一次完整论述了测量在科学认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以测量为基础建立起公理化的科学认识体系,全面打通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去,科学界普遍认为判断某个学科是否有资格被称为科学的标志是能否采用实验方法,本书指出:这个标准应该改为测量。实验是最精致的测量,但科学的测量并不都是实验。社会领域的研究对象很难以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测量方法可以适用于一切认知对象。因此,整个社会领域科学化的建立在测量基础之上,社会科学将真正成为科学。 本书回顾了科学文明发展的整个历史,指出了其基石或主干上存在的最深刻问题是对科学的测量基础缺乏统一理解。通过对大量不同学科测量基础的分析,建立了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 科学与纯科学 1

第一节 科学与学科 1

第二节 专注单一学科与跨学科 4

第三节 伽利略、实验与近代科学 8

第四节 纯科学 9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与科学的诞生 15

第一节 几何测量知识的积累 15

第二节 文明间相互的影响 18

第三节 古希腊人对实用知识和感官作用的蔑视及理想世界的假设 21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和模式 26

第三章 从科学历史学角度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33

第一节 历史学的测量基础 33

第二节 历史学的科学理论与认识误差来源 35

第三节 历史作用或功过的价值判断 36

第四节 目的与过程的一致性 43

第五节 历史名称对象的高度变化与理论阐述简明性的矛盾 47

第六节 “就史论史”与理论普遍性要求的矛盾 57

第七节 历史之问 59

第四章 科学与非科学 67

第一节 判断科学与否的根本标准 68

第二节 科学发展形态上的优点 79

第三节 数学抽象带来的优点 82

第四节 测量的价值和优点 88

第五节 数学的局限 90

第五章 科学的整体性和还原 93

第一节 科学的整体性 93

第二节 还原 94

第三节 映射式还原经典案例 100

第四节 回溯式还原经典案例 102

第五节 调用和对自成体系理论科学性的否定 104

第六节 从还原标准看经络研究的非科学性 105

第六章 科学的关键特征 111

第一节 科学为什么优于非科学 111

第二节 步进式发展模式和节奏性 113

第三节 未知因素唯一性要求 117

第四节 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符合”的含义 120

第五节 唯一性要求作为鉴别非科学的标准 122

第六节 可演绎性 124

第七章 测量与受控实验 129

第一节 受控实验地位 129

第二节 受控实验及其优点 130

第三节 受控实验方法受限的情况 132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只是测量的子集 140

第八章 测量与计量 143

第一节 测量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143

第二节 计量 145

第三节 对“计量”的误用 154

第九章 所有科学的测量基础 159

第一节 测量基础在不同学科中的名称 159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问题 175

第三节 统一测量基础与学科建设的共轭标准 179

第十章 单因果化——可测量的科学基础 183

第一节 从哲学到科学 183

第二节 单因果化 185

第三节 衰减 188

第四节 放大 190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及实验室的定义 197

第五节 测量可成为科学基础的原因 198

第六节 非受控实验测量的优点 200

第七节 近代科学模型 201

第八节 测量技术的发展 202

第十一章 误差理论 209

第一节 测量误差存在的必然性 209

第二节 误差的来源分析 210

第三节 误差与信息论的关系 217

第四节 相关分析与误差、信息量的关系 218

第五节 科学与非科学测量的区别 223

第六节 误差的数量处理 225

第十二章 量子力学的形成过程和奇异之处 231

第一节 最奇异的科学理论 231

第二节 从连续到光量子 237

第三节 从光子到物质波 244

第四节 从物质波到量子力学理论 248

第五节 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何在? 251

第十三章 对量子力学的测量和循环因果律解释尝试 261

第一节 换个方向看量子 261

第二节 一个解决隐变量和波函数随机性的可能受控实验方案讨论 276

第三节 直觉更难理解的实验结果 280

第四节 弱测量 290

第五节 如何正确认识量子力学? 293

第十四章 社会领域常见的五大主体误差 299

第一节 人作为认识主体的误差种类 299

第二节 宗教信仰 300

第三节 伦理和心理 302

第四节 政治和利益 303

第五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必然性 305

第六节 政治的影响 307

第七节 利益角度的影响 308

第八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合理性 309

第十五章 科学心理学 311

第一节 人类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 311

第二节 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联系 316

第三节 多种心理系统的综合作用 316

第四节 七大心理系统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317

第五节 心理系统运行的一般原理 320

第六节 人类心理机制的不适应和社会心理策略进化 325

第七节 兴奋与抑制 327

第十六章 情感误差 333

第一节 心理系统对认识作用综述 333

第二节 神秘系统情感误差 339

第三节 依恋系统情感误差 343

第四节 自尊系统情感误差 344

第十七章 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意义 347

第一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347

第二节 历史学研究需要的宽广知识领域 349

第三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多方面价值和意义 354

第十八章 如何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 361

第一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难点和可能性 361

第二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364

第三节 八大知识体系简介 367

第十九章 以测量角度看科学的发展 375

第一节 测量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375

第二节 理论与测量的循环关系 379

第三节 测量独立的发展地位 384

第四节 测量自身发展的规律 392

第五节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401

第二十章 诺贝尔奖与领导世界科技的汇聚战略 403

第一节 从新型加速器CEPC—SPPC争论谈起 403

第二节 杨李之争及其对实验科学的影响 410

第三节 李杨之争的另一种历史假设——无界战 429

第四节 杨李之争的循环因果律分析 434

第五节 诺贝尔奖与科学资源汇聚能力 438

第六节 诺贝尔村 449

第二十一章 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与“不相干获益”价值分析 451

第一节 科学的相对独立性 451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成本 459

第三节 月球墓地——航天工程最大的不相关获益研究 462

第四节 对科学原理开发利用也是“不相干获益” 464

第五节 科学不相干获益最直接经济价值——满足好奇与自尊 466

第二十二章 科学化 477

第一节 并非“纯科学”的情况 477

第二节 中医的科学化问题 478

第三节 气功研究的科学化问题 483

第四节 情感与社会系统误差的补偿 487

第二十三章 第七代信息技术和第三次科学革命 489

第一节 第七代信息革命技术特点 489

第二节 从ENIAC到手机电脑 491

第三节 外存随机访问性能爆炸 495

第四节 外围接口大一统 510

第五节 宽带接口理想化 511

第六节 计算、存储和带宽之间的性能转换 512

第七节 信息能力需求极限 516

第八节 传感网、物联网与测量网 520

第九节 云计算、大数据与全数据 520

第十节 第三次科学革命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