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菇民音乐的研究区域与概念界定 2
一 概念界定 2
二 研究区域 7
第二节 菇民音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8
一 菇民音乐的研究方法 8
二 菇民音乐的研究内容 11
第三节 关于菇民音乐的文献记载及学术史回顾 14
第四节 菇民音乐的田野调查与既有研究成果概述 16
一 田野调查 16
二 曲谱影像 19
三 收集资料 19
四 发表文章 20
五 出版专著 22
六 学术方向 22
第二章 菇民音乐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语境 25
第一节 菇民音乐产生的生态环境 25
一 菇民音乐形成的地域考察 26
二 浙江菇民区香菇种植概况 29
第二节 菇民音乐生存的文化语境 33
一 菇民区的民俗文化 34
二 菇民区的管理文化 40
第三章 菇神信仰、菇神庙宇与菇神祭礼 42
第一节 菇民祭拜吴三公、刘基、五显神成因考源 43
一 三神合殿的成因考源 45
二 菇神庙的种类与特性 51
三 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综合信仰 57
第二节 菇神庙的祭祀仪式与仪式音乐 61
一 菇山神坛的祭神仪式 61
二 村落神殿的祭神仪式 62
三 大型神庙的祭神仪式 64
四 吴三公祠的祭祀仪式 71
第三节 菇神庙的祭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75
一 菇神信奉和菇神庙的祭礼使菇民区趋于安定 76
二 菇神信奉促进了菇民区商业、交通和文化的发展 77
三 菇神庙文化对菇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77
四 刘伯温申请的皇封专利加速了菇业向全国的发展 78
第四节 菇神庙楹联荟萃 79
第四章 古老稀有的地方剧种——菇民戏 83
第一节 菇民戏的流布区域与历史源流 86
一 流布区域 86
二 历史源流 87
第二节 菇民戏的演出习俗与演出程式 90
一 演出习俗 90
二 演出程式 97
第三节 菇民戏的艺术特征与语言特点 103
一 艺术特征 104
二 语言特点 109
第四节 菇民戏的音乐形态与声腔考源 110
一 菇民戏的音乐形态特征 111
二 菇民戏的音声形态特征 118
三 菇民戏声腔考源 122
第五节 菇民戏的伴奏乐器和伴奏形式 124
一 伴奏乐器 125
二 伴奏形式 128
三 器乐形式 131
第六节 菇民戏的班社组织与经济供养模式 132
一 菇民戏班社组织及其经济模式的初期阶段——多元共存阶段 132
二 菇民戏班社组织及其供养模式的特殊时期——寺庙供养 136
三 菇民戏班社组织及其供养模式的转型期——业余剧团 138
第七节 菇民戏的传统剧目与古戏台 140
一 菇民戏的传统剧目 141
二 菇民戏表演的古戏台 145
三 古戏台楹联 147
第八节 菇民戏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149
一 生存现状 149
二 保护意义与保护对策 152
第五章 砍花法香菇种植的叙事诗——菇民山歌 158
第一节 《菇业备要全书》中的笙歌考证 160
一 菇蓬福生叶耀廷自序 162
二 第一篇菇业急救医伤处方 164
三 第二篇字眼古人笙歌 164
四 第三篇朽木产菇笙歌 165
第二节 菇民山歌的题材内容与体裁样式 166
一 菇民山歌的题材内容 166
二 菇民山歌的体裁样式 201
第三节 菇民山歌的艺术特色与功能价值 210
一 菇民山歌的艺术特色 212
二 菇民山歌的功能价值 228
第四节 菇民山歌的语言特点和传唱禁忌 239
一 菇民山歌的语言特点 240
二 菇民山歌的传唱禁忌 242
第五节 菇民山歌形成和承载的文化内涵 243
一 形成方式的“生产性” 243
二 存在方式的“依附性” 249
三 形成内涵的“生态性” 257
第六章 慰藉菇民的心灵鸡汤——菇民曲艺 266
第一节 菇民曲艺的形成、流布与地域特征 267
第二节 菇民曲艺的种类与常用曲目 271
第三节 菇民曲艺的音乐特征与表演形式 277
一 菇民曲艺的音乐特征 277
二 菇民曲艺的表演形式 286
第四节 菇民曲艺的演唱习俗与演出场所 293
一 菇民曲艺的演唱习俗 293
二 菇民曲艺的演出场所 299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