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01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2396381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科技计划的主要安排与实施,介绍中国在主要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宣传中国科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成就,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全局。

第一章 综述 2

第一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 2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3

三、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4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5

一、科技资源配置 5

二、科技创新能力 6

三、科技人力资源 7

四、高技术产业化 7

第三节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8

一、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8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

三、支撑农业创新与发展 9

四、科技惠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

第四节 科技工作稳步推进 9

一、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9

二、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10

三、加强区域科技工作 11

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11

五、推进科普事业 11

第二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4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 14

一、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普惠政策 14

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5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16

四、促进产学研结合 16

第二节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 17

一、高校研发体系 17

二、高校的科研管理改革 18

三、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 18

四、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 19

五、新型研发组织 20

第三节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1

一、技术市场 21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 22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 22

四、大学科技园 24

五、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4

六、公共服务平台 25

第四节 科技管理改革 25

一、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 25

二、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26

三、国家创新调查制度 26

四、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26

五、科技评估 27

第五节 创新政策环境 27

一、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7

二、科技评价与科技奖励 28

三、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28

第三章 科技人才队伍 30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30

一、科技人力资源 30

二、研发人员队伍 31

三、留学回国人员 31

第二节 科技人才培养 32

一、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32

二、博士后人才培养 32

三、国家科技计划与人才培养 32

四、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人才培养 33

第三节 科技人才重大工程与人才引进 33

一、全面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33

二、公布“万人计划”首批人员名单 34

三、完善“千人计划”工作机制 35

四、其他人才计划和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35

第四章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38

第一节 科技投入 38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 38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40

三、科技投入及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42

四、科技经费监管 44

五、财政工具的运用 46

六、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46

第二节 科技金融 48

一、科技金融工作的重大进展 48

二、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 50

三、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52

第五章 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56

第一节 重大科学工程 56

一、重大科学工程发展情况 56

二、重大科学工程取得的主要成就 57

三、典型案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的共振结构 59

第二节 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60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60

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2

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63

第三节 科研条件建设 64

一、创新方法 64

二、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 65

三、国家综合服务试验基地建设与运行 66

第四节 科技平台建设 68

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进展 68

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成效 69

三、省市科技平台工作成效 71

第六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74

第一节 总体情况 74

一、统筹组织推进 74

二、年度任务部署 76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 76

四、重点突破进展 78

第二节 重要科研进展与成果 80

一、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 80

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82

三、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84

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85

五、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88

六、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91

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93

八、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95

九、重大新药创制 97

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00

第七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104

第一节 加强部署和组织推进 104

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论证 104

二、在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基础性、前沿性研发任务 104

第二节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105

一、节能环保 105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106

三、生物 109

四、高端装备制造 109

五、新能源 110

六、新材料 111

七、新能源汽车 112

第三节 试点示范和载体基地建设 113

一、试点示范 113

二、集群建设 114

三、载体建设 114

第八章 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116

第一节 工作进展 116

一、科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16

二、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118

第二节 研发进展 119

一、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119

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20

第三节 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123

一、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123

二、技术推广及产业化 125

第九章 基础研究 130

第一节 基础研究发展概况 130

一、经费投入 130

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 131

第二节 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 132

一、数学 132

二、物理学 132

三、化学 133

四、天文学 133

五、地球科学 133

六、生物科学 134

七、新兴交叉学科 134

第三节 面向国家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 135

一、农业科学 135

二、能源科学 136

三、信息科学 137

四、资源环境科学 138

五、健康科学 139

六、材料科学 140

七、制造与工程科学 141

八、综合交叉科学 142

第四节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42

一、纳米 142

二、量子调控 143

三、蛋白质 144

四、发育与生殖 145

五、干细胞 146

六、全球变化 147

第五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148

一、研究部署 148

二、重要进展 148

第六节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148

一、研究部署 148

二、重要进展 149

第十章 前沿技术 152

第一节 信息技术 152

一、高性能计算技术 152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 152

三、虚拟现实技术 153

四、信息安全技术 153

五、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 154

第二节 生物和医药技术 155

一、前沿生物技术 155

二、医药生物技术 155

三、现代医学技术 156

四、工业生物技术 156

五、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 156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 157

一、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 157

二、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 157

三、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 158

四、纳米材料与器件 158

五、材料设计制备与安全服役 158

第四节 先进制造技术 159

一、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 159

二、系统控制技术 159

三、微纳制造技术 160

四、制造服务技术 160

五、智能机器人技术 160

第五节 先进能源技术 161

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161

二、清洁煤技术 161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 162

四、核能与燃料循环技术 162

第六节 海洋技术 162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162

一、海洋油气开发技术 163

三、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 164

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64

第七节 资源环境技术 165

一、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165

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166

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66

四、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166

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 167

第八节 现代农业技术 167

一、农业生物技术 167

二、数字农业技术 168

三、食品工程技术 168

四、先进农业设施与装备技术 169

五、农业生境控制技术 169

第九节 现代交通技术 169

一、汽车前沿技术 169

二、高速列车技术 169

三、智能交通技术 170

四、船舶技术 170

五、航空技术 170

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服务技术 170

第十节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 171

一、地球观测技术 171

二、导航定位技术 172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73

四、空间探测技术 173

第十一章 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176

第一节 农业产业关键技术 176

一、农林高效生产 176

二、食品加工与现代物流 177

三、农业生物种业 178

四、农业防灾减灾 180

五、农林生态环境 181

六、现代农机装备与农用物资 181

七、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与生物质能源 182

八、现代海洋农业 185

九、农村与农业信息化 185

第二节 村镇建设和农村民生关键技术 187

一、村镇规划与发展 187

二、村镇宜居社区 187

三、村镇土地利用与动态监测 188

四、村镇建筑节能与材料 189

五、村镇生态环境整治与饮用水安全 190

第三节 农村科技能力建设 191

一、农业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1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一城两区百园”工程 193

三、农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3

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194

第四节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194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94

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 195

三、星火产业带 196

第五节 农村科技产业与服务体系建设 196

一、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和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196

二、星火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 198

第十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区发展 200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 200

一、高技术产业规模 200

二、科技活动人员与经费 201

三、发明专利 202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 202

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 202

二、国家高新区创新成效 203

第三节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4

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4

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6

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7

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8

第四节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209

一、火炬计划 209

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211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212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214

第五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215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215

二、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 216

三、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 216

四、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217

第十三章 传统产业科技进步 220

第一节 重点产业科技进步 220

一、装备制造 220

二、海洋装备与船舶 225

三、汽车 226

四、钢铁 227

五、有色金属 229

六、石化 231

七、建材 233

八、轻工 235

九、纺织 236

第二节 重大示范推广项目 238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238

二、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 239

三、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工程 240

四、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 240

第十四章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242

第一节 人口与健康 242

一、人口发展与疾病防治 242

二、医疗器械 243

三、中医药现代化 244

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245

一、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245

二、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246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247

四、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248

五、城市信息平台 249

第三节 公共安全 250

一、生产安全 250

二、食品安全 251

三、社会安全 252

第四节 防灾减灾 254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254

二、地震、地质灾害 255

第五节 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256

一、水资源 256

二、矿产资源 256

三、土地资源 257

第六节 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 257

一、水污染控制 257

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257

三、生态保护与治理 258

第七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与示范 258

一、实验区创新能力调查指标体系 258

二、实验区科技示范 259

三、实验区过程管理 259

第八节 文化和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259

第十五章 区域科技发展与地方科技工作 262

第一节 重点区域科技工作 262

一、深化东部地区科技合作 262

二、推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 263

三、促进西部地区科技发展 263

四、加强东北地区科技工作 264

第二节 部省会商 265

一、基本进展 265

二、主要成效 267

第三节 民族与边疆科技工作 268

一、科技援疆 268

二、科技援藏 269

三、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 270

第四节 地方科技工作 271

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 271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 273

第五节 基层科技工作 274

一、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274

二、科技兴县(市)工作 275

三、片区科技扶贫工作 276

第十六章 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 278

第一节 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合作 278

一、中美科技合作 278

二、中欧科技合作 279

三、中国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 281

四、中日韩科技合作 281

五、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 282

第二节 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82

一、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科技合作 282

二、与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 284

三、与拉美国家的科技合作 285

四、对外科技培训 285

第三节 多边科技合作 286

一、牵头和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 286

二、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288

第四节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89

一、与港澳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89

二、与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90

第五节 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 290

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90

二、国际合作基地 291

三、国际人才引进与培养 291

四、科技外交官服务行动 292

五、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和专利 293

第十七章 科普事业 296

第一节 科普能力建设 296

一、科普队伍建设 296

二、科普经费投入 297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298

四、科普出版与传媒 299

第二节 科普活动与事件 300

一、全国科技活动周 300

二、全国科普日 302

三、农村科普 302

四、青少年科普 303

五、新媒体科普 303

六、特色科普活动 304

七、科普事件 305

第三节 科普政策 306

附表 308

表1 科技人员 308

表2 科技经费 308

表3 科技产出 309

表4 高技术产业 309

表5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0

支持单位支持单位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