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庄子其人 1
二、《庄子》其书 4
三、庄子的思想 6
四、《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五、庄子的地位与影响 30
六、历代的庄子研究 33
综论 36
一、庄子的籍里 36
二、《庄子》本子的演变及篇目的真伪 70
三、老庄尚“真”美学观与后人之承因、发挥 84
四、庄子的审美通感 97
五、庄子与无意识心理现象 105
六、《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117
七、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127
八、庄子在历史上所遭到的批判 153
九、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64
第一编 战国庄子学 203
第一章 战国庄子学概说 203
第一节 战国庄子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03
第二节 战国庄子学的渐进过程 207
第二章“惠子”及外杂篇对庄子的评论与阐发 213
第一节“惠子”批评“(庄)子之言大而无用” 213
第二节 外杂篇对内篇的继承与阐发 215
第三节《天下》篇对庄子的阐释 228
第三章 今本先秦诸子书与《庄子》之关系 235
第一节《管子》与《庄子》之关系 235
第二节《慎子》与《庄子》之关系 241
第三节《鹖冠子》与《庄子》之关系 248
第四章 荀况对庄子的援引与批评 256
第一节对《庄子》的援引和阐发 257
第二节 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267
第五章 韩非对《庄子》的援引与改造 271
第一节对《庄子》文字的援引与化用 272
第二节对《庄子》思想的借鉴与改造 278
第六章《吕氏春秋》对《庄子》的援引与阐释 286
第一节对《庄子》思想资料的援引 286
第二节对《庄子》寓言故事的处理 297
第二编 秦汉庄子学 315
第一章 秦汉庄子学概说 315
第一节 秦汉庄子学演进的历史背景 315
第二节 秦汉庄子学的演进过程 322
第二章 秦汉辞赋所反映的庄子学 327
第一节 秦汉辞赋家庄子学概述 327
第二节 贾谊的《鹏鸟赋》 332
第三节 张衡的《髑髅赋》 338
第三章 秦汉儒学所反映的庄子学 343
第一节 秦汉儒学学者庄子学概述 343
第二节 贾谊的《道术》、《道德说》 350
第三节 韩婴的《韩诗外传》 354
第四节 扬雄的《太玄》、《法言》 359
第四章《黄帝内经》所反映的庄子学 364
第一节以“道通为一”的整体观理解人体 364
第二节以“气”为构成生命之本原 368
第三节 以恬淡虚静、贵精全神为养生要诀 372
第五章《淮南子》所反映的庄子学——汉初黄老学积极吸纳庄子思想的典型例子 377
第一节 刘安与《庄子》、《淮南子》之关系 377
第二节 对庄子道论的阐释 381
第三节 对庄子无为论的阐释 387
第四节 对庄子修养论的阐释 391
第五节 阐释方式的多所更新 396
第六章 司马迁的庄子学 403
第一节 对庄子多有接受 404
第二节 为庄子作传记 408
第七章 班固的庄子学 415
第一节 借助庄子以抒发个体的情感 415
第二节 以学术眼光看待庄子及其著作 422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 429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概说 42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42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433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庄子的关系 440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庄子学的联结 440
第二节 玄学理论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改造 459
第三章 王弼、阮籍、嵇康的庄子学 488
第一节 王弼“祖述老庄”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488
第二节 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494
第三节 嵇康以“庄周”为“师”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499
第四章 司马彪的《庄子注》 503
第一节 司马彪本《庄子》及其文献价值 503
第二节 司马彪注的特点 507
第三节 司马彪遗注的搜辑 513
第五章 崔譔的《庄子注》 517
第一节 崔譔本的篇目和特征 518
第二节 崔譔注的特征 521
第六章 向秀的《庄子注》 529
第一节 向秀其人及《庄子注》之成书 529
第二节 向秀注庄所本 532
第三节 向秀《庄子注》的重要特征 536
第七章 郭象的《庄子注》 545
第一节 对司马彪本的“以意去取” 545
第二节 对向秀注的“述而广之” 549
第三节 对向注以外旧注的借鉴与批评 553
第四节对《庄子》的改造性诠释 557
第五节《庄子注》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567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学者的庄子学 571
第一节从“格义”、“连类”到以佛解庄 571
第二节 支遁的《逍遥论》 583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道教学者的庄子学 58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学者对庄子的认可与阐发 589
第二节 葛洪的庄子学 594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文论所反映的庄子学 60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庄子》的多所化用 60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艺理论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发挥 613
第十一章《世说新语》及刘注所反映的庄子学 625
第一节《世说新语》庄子学的背景 625
第二节 名士清谈中的庄子学 628
第三节 名士生活中的庄子风 636
第四节《世说新语》里庄子学的深层根源 640
第十二章《文选》李注所反映的庄子学 647
第一节 李注所引《庄子》原文之价值及问题 648
第二节 李注所引《庄子》佚文之价值 654
第三节 李注所引司马彪等注之价值及问题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