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基于模糊信息的智能技术研究现状 2
1.3 智能技术在中医症状鉴别领域的研究现状 4
1.4 主要研究内容 5
第2章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 6
2.1 最大间隔超平面 6
2.2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 7
2.2.1 线性可分情况 7
2.2.2 广义线性可分情况 8
2.2.3 非线性可分情况 10
2.3 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 12
2.4 统计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14
2.5 小结 18
第3章 基于Fuzzy理论的支持向量机 19
3.1 预备知识 19
3.1.1 模糊机会约束规划 19
3.1.2 分类问题中的模糊信息表示方法 21
3.2 模糊分类的支持向量机 22
3.3 模糊线性可分类的支持向量机 24
3.4 含有模糊信息的广义线性可分情况 27
3.5 含有模糊信息的非线性可分情况 32
3.6 阈值的确定 35
3.7 实验分析 36
3.8 小结 38
第4章 支持向量机应用研究 39
4.1 支持向量机实现算法研究 39
4.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的遗传算法研究 40
4.2.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40
4.2.2 LS-SVM参数的遗传算法研究 41
4.2.3 控制图模式数据描述 42
4.2.4 模式分类方案设计 43
4.2.5 实验分析 43
4.3 支持向量机在烧结矿化学成分预测中的应用 45
4.3.1 智能技术在对烧结矿成分进行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45
4.3.2 烧结工艺特点与预测系统的配置结构 47
4.3.3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8
4.3.4 非线性回归估计算法 48
4.3.5 实验分析 49
4.4 核心设计源代码 54
4.5 小结 146
第5章 改进的最短距离聚类算法 147
5.1 聚类算法 147
5.2 邻近聚类算法 147
5.2.1 概念及定义 148
5.2.2 基于距离的搜索算法 148
5.2.3 基于阈值的邻近聚类算法 149
5.2.4 近邻聚类算法 151
5.3 多重聚类算法 153
5.4 实验分析 154
5.5 小结 156
第6章 仿生计算与基因表达式编程 158
6.1 仿生计算 158
6.2 基因表达式编程 158
6.3 初始种群基因设计 159
6.3.1 初始种群产生方式 161
6.3.2 基因空间均匀产生方案 162
6.4 实验分析 163
6.5 小结 167
第7章 中医症状鉴别智能诊断系统 168
7.1 中医症状鉴别智能诊断系统现状 168
7.2 系统设计 169
7.2.1 系统特色 169
7.2.2 方剂知识挖掘子系统的结构 170
7.2.3 方剂知识挖掘子系统的功能 171
7.3 系统的实现 171
7.3.1 数据库设计 172
7.3.2 方剂数据挖掘实施过程 172
7.4 数据输入与预处理 173
7.4.1 过滤噪声数据 173
7.4.2 药名、症状、功效规范化 174
7.4.3 剂量单位规范化 174
7.5 个方分析 174
7.5.1 挖掘性、味、归经 174
7.5.2 挖掘功效 176
7.5.3 证症挖掘 177
7.5.4 类方分析 178
7.6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子系统主要功能 179
7.7 核心设计源代码 186
7.8 小结 283
第8章 图像分割与影像快速融合 284
8.1 基于小波域多尺度Markov网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 284
8.1.1 背景技术 284
8.1.2 过程描述 285
8.1.3 技术上的创新 286
8.1.4 附图说明 286
8.1.5 具体实施过程 289
8.2 结合MRF和神经网络的多尺度彩色纹理图像分割方法 293
8.2.1 技术背景 293
8.2.2 过程描述 294
8.2.3 技术上的创新 294
8.2.4 附图说明 295
8.2.5 具体实施过程 297
8.3 基于三层FCM聚类的小波域多尺度非监督纹理分割算法 300
8.3.1 背景技术 300
8.3.2 过程描述 301
8.3.3 技术上的创新 301
8.3.4 附图说明 302
8.3.5 具体实施过程 303
8.4 遥感影像快速融合系统及实现方法 305
8.4.1 背景技术 306
8.4.2 技术创新与过程描述 309
8.4.3 附图说明 309
8.4.4 具体实施过程 311
8.5 基于图像处理的甲骨碎片缀合方法 313
8.5.1 背景技术 314
8.5.2 过程描述 314
8.5.3 附图说明 315
8.5.4 具体实施过程 316
第9章 安全设计与信息检索优化方法 319
9.1 无证书盲环签名方法 319
9.1.1 背景技术 319
9.1.2 过程描述 320
9.1.3 技术上的创新 321
9.1.4 附图说明 322
9.1.5 具体实施过程 323
9.2 基于身份的门限环签名方法 327
9.2.1 背景技术 328
9.2.2 过程描述 329
9.2.3 技术上的创新 329
9.2.4 附图说明 331
9.2.5 具体实施过程 331
9.3 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门限环签密方法 334
9.3.1 背景技术 334
9.3.2 过程描述 334
9.3.3 技术上的创新 335
9.3.4 附图说明 336
9.3.5 具体实施过程 337
9.4 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检索优化方法 340
9.4.1 背景技术 340
9.4.2 过程描述 341
9.4.3 技术上的创新 342
9.4.4 附图说明 343
9.4.5 具体实施过程 345
9.5 基于语义匹配驱动的自然语言知识获取方法 347
9.5.1 背景技术 347
9.5.2 过程描述 348
9.5.3 技术上的创新 348
9.5.4 附图说明 349
9.5.5 具体实施过程 349
9.6 基于双子的自适应双子和声优化方法(SGHS) 359
9.6.1 背景技术 359
9.6.2 过程描述 360
9.6.3 技术上的创新 360
9.6.4 附图说明 362
9.6.5 具体实施过程 363
第10章 优化设计与决策支持 365
10.1 多专家动态协调评判方法 365
10.1.1 背景技术 365
10.1.2 过程描述 366
10.1.3 技术上的创新 368
10.1.4 附图表说明 368
10.1.5 具体实施过程 371
10.2 一种错字字形编辑、编码和输入方法及系统 372
10.2.1 背景技术 373
10.2.2 过程描述 373
10.2.3 技术上的创新 375
10.2.4 附图说明 376
10.2.5 具体实施过程 378
10.3 基于视觉信息的机器人沿引导线巡线导航方法 378
10.3.1 背景技术 378
10.3.2 过程描述 379
10.3.3 技术上的创新 379
10.3.4 附图说明 380
10.3.5 具体实施过程 381
10.4 海洋平台非线性系统半主动最优振动控制方法 383
10.4.1 背景技术 383
10.4.2 过程描述 384
10.4.3 技术上的创新 385
10.4.4 附图说明 387
10.4.5 具体实施过程 389
10.5 基于灰色残差修正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烧结矿转鼓强度预测方法 391
10.5.1 背景技术 391
10.5.2 过程描述 392
10.5.3 技术上的创新 392
10.5.4 附图表说明 393
10.5.5 具体实施过程 395
第11章 智能控制技术 402
11.1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402
11.1.1 背景技术 402
11.1.2 过程描述 403
11.1.3 技术上的创新 404
11.1.4 附图说明 404
11.1.5 具体实施过程 406
11.2 平板式静电微执行器的新型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408
11.2.1 背景技术 408
11.2.2 过程描述 409
11.2.3 技术上的创新 410
11.2.4 附图说明 410
11.2.5 具体实施过程 412
第12章 第四方物流多属性指派决策机制 414
12.1 带有整合的第四方物流多属性指派决策机制 414
12.1.1 集成定义 414
12.1.2 确定整合下的随机解、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15
12.1.3 基于TOPSIS法的带有整合的决策模型 417
12.1.4 遗传算法实现 418
12.1.5 算例求解及分析 419
12.1.6 小结 421
12.2 无整合的第四方物流多属性指派决策机制 422
12.2.1 问题描述和属性体系分析 422
12.2.2 基于TOPSIS法的指派决策模型 423
12.2.3 遗传算法实现 427
12.2.4 算例求解及分析 428
12.2.5 小结 430
12.3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第四方物流多属性指派决策机制 430
12.3.1 客户满意度属性体系 430
12.3.2 建立模型 431
12.3.3 计算实例 433
12.3.4 小结 434
参考文献 435
后记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