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缘起 1
第一节 作为国际显学的气候变化问题 2
一、从科学到环境问题 2
二、从环境问题到政治问题 3
三、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3
四、气候谈判推波助澜 4
第二节 为什么要研究从哥本哈根到巴黎这一段历史 6
一、从哥本哈根到巴黎的重要性 6
二、本书将如何研究从哥本哈根到巴黎这一段历史 7
三、本书“路线图” 11
第二章 从哥本哈根到德班 13
第一节 从气候公约到“巴厘路线图” 14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诞生 14
二、《议定书》的诞生及其演进 16
三、2005年蒙特利尔会议 19
四、2007年巴厘岛会议和“巴厘授权” 21
第二节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26
一、会议动态 26
二、会议过程和“失败”原因 28
三、会后“众生相” 32
四、重新评价哥本哈根会议 34
第三节 从“巴厘授权”到“德班授权” 36
一、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 37
二、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 44
第四节 小结 51
第三章 国际气候制度演变的影响因素 55
第一节 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进展 56
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的气候变化基本事实 57
二、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进展 58
三、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研究进展 61
四、气候变化减缓研究进展 64
五、小结 69
第二节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70
一、世界政治发展格局 70
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71
三、这些变化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影响 75
第三节 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变化 76
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趋势 76
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 79
第四节 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 82
第五节 公约内外相关活动及其影响 85
一、公约内外机制类型 85
二、公约内外机制关系分析 87
第六节 小结 89
第四章 德班平台谈判的综合性问题分析 91
第一节 原则之争:公约基本原则及其相关问题 92
一、问题的提出 92
二、问题的实质 94
三、谈判走向和影响 96
四、中国的选择 97
第二节 模式之争:减缓责任分担规则 98
一、问题的提出 98
二、问题的实质 103
三、谈判走向和影响 106
第三节 内容之争:如何在“2015年协议”各要素中体现公约原则 107
一、减缓——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 107
二、适应以及损失和危害 108
三、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 110
四、透明度 112
第四节 科学与政治之争:长期目标及相关问题 117
一、IPCC提出的要求 117
二、谈判进展和影响 118
三、中国的选择 123
第五节 法律形式之争:谈判成果法律形式 124
一、问题的提出 124
二、问题的实质 125
三、谈判成果“法律形式”几种可能的结果 127
四、谈判进展和影响 129
五、德班平台谈判成果的法律形式情景分析 129
第六节 公约磋商和决策机制 131
一、问题的提出 131
二、问题的实质 133
三、进展和影响 134
第七节 小结 135
第五章 主要缔约方动向和谈判策略 141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集团 145
一、欧盟气候政策和对国际气候制度的构想 145
二、美国气候政策及其对国际气候制度构建的影响 16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集团 181
一、基础四国 181
二、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和拉美独立国家联盟 189
三、小岛屿国家联盟 190
四、小结 192
第三节 跨阵营集团 193
第四节 小结 194
第六章 多哈、华沙和利马气候大会 197
第一节 2012年多哈气候大会 199
一、会议成果 199
二、会议成果评价 201
三、会议进程 203
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新特征 205
五、《京都议定书》的“遗产” 210
第二节 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 219
一、会议成果 221
二、会议成果评价 222
三、会议进程 225
第三节 2014年利马气候大会 226
一、利马会议前的各种促进活动 227
二、主要成果 228
三、会议成果评价 232
四、会议进程 235
第四节 德班平台谈判总体进展评估 235
一、对“共区”原则争取各方接受的扩充解读 235
二、“国家自主”扩大了参与度,但削弱了约束力和雄心 237
三、气候变化谈判回归“大国政治”格局 237
第五节 小结 238
第七章 巴黎气候大会和《巴黎协定》 243
第一节 巴黎气候大会之前的磋商和动态 244
一、公约内活动 244
二、公约外活动 246
第二节 巴黎气候大会成果和进程 247
一、《巴黎协定》主要内容评述 248
二、会议进程分析 251
第三节 《巴黎协定》所反映的国际气候制度变迁 259
一、延续并拓展了公约原则 259
二、反映了国际气候制度规则的变迁 259
三、对国际气候制度的意义 263
结语 265
主要参考文献 268
致谢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