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相关概念界定 2
1.3 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5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
1.5 研究意义及价值 17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4
2.3 系统工程理论 26
2.4 科学发展观 29
2.5 生态文明 33
参考文献 38
第3章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架构 39
3.1 引言 39
3.2 评价标准问题 40
3.3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41
3.4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43
3.5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0
第4章 环渤海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51
4.1 引言 51
4.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标准化 52
4.3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指数计算 54
4.4 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过程模型构建 55
4.5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扩展 58
4.6 实例分析 58
4.7 结论 61
参考文献 61
第5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跨省界断面流域生态补偿共建共享帕累托改进研究 64
5.1 引言 65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5
5.3 结果分析 70
5.4 讨论 72
5.5 结论 73
参考文献 74
第6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 75
6.1 引言 75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得 77
6.3 环境负外部性的生态价值 88
6.4 实例分析 89
6.5 结论与建议 93
参考文献 95
第7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资源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6
7.1 引言 96
7.2 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 97
7.3 结果与分析 101
7.4 讨论与结论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8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环境承载力研究 105
8.1 引言 105
8.2 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 106
8.3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7
8.4 环境承载力测算 109
8.5 结果分析 124
8.6 资源开发利用对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129
8.7 结论与展望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9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架构 137
9.1 P-S-R框架及其发展 137
9.2 借鉴引入暴露—响应模型建立预警系统 138
9.3 考虑生态环境的动态性 139
9.4 重视城市生态的敏感性 139
9.5 生态安全测评指标体系建立 139
参考文献 142
第10章 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生态安全测评模型 144
10.1 引言 144
10.2 实例分析 145
10.3 结论 154
参考文献 154
第11章 基于突变理论的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155
11.1 引言 155
11.2 研究设计 156
11.3 实例分析 158
11.4 结论 162
参考文献 162
第12章 基于DPESAR生态安全指标的环渤海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变化 164
12.1 引言 164
1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65
12.3 实证分析 168
12.4 结论与建议 179
参考文献 181
第13章 基于“3S”的环渤海主体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异质性研究 182
13.1 引言 182
13.2 研究设计 185
13.3 指标体系与Grid数据库构建 185
13.4 指标标准化与数据处理 187
13.5 生态安全指数计算 190
13.6 结论 202
参考文献 202
第14章 基于经济冲量原理的区域生态安全优化控制 206
14.1 研究背景 206
14.2 基于DPESAR框架的经济冲量模型构建 208
14.3 经济冲量模型计算 223
14.4 经济冲量模型结果稳定性分析 231
14.5 对策与建议 232
参考文献 234
附录A (MATLAB运算代码) 237
附录B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238
附录C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380
索引 401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