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学生生活 2
第一章 幼年时代 2
一 刘家渡 2
二 幼年生活 3
第二章 私塾生活 7
一 故乡私塾 7
二 入学的第一天 9
三 私塾课程 11
四 胡氏家馆 14
五 龙王江 15
六 回龙阁 18
七 八股文和应制诗 23
八 商业经验 25
九 张氏学塾 26
第三章 书院生活 30
一 鄜梁书院 30
二 书院的规制 31
第四章 县立高等小学 36
一 “洋学堂” 36
二 开学的一天 38
三 生活一般 40
四 万寿与国丧 41
五 课外种种 43
六 小学教员检定 45
七 初去长沙 48
八 革命 52
九 结婚 55
第五章 常德、长沙、武昌三校 58
一 常德第二师范 58
二 长沙游学预备科 60
三 武昌文华中学 61
第六章 岳麓高等师范 62
一 借文凭 62
二 经济状况 63
三 岳麓书院 65
四 高等师范 67
五 留学热 68
六 游山玩水 69
七 华尔伟先生 69
八 退学风潮 71
九 筹安会 74
十 杨怀中先生 75
十一 几本书 77
十二 《朱子教条》 78
十三 依恋 79
第二编 教师生活 82
第一章 初期的尝试 82
一 试做教师 82
二 职业之始 83
第二章 生存竞争之始 86
一 高师毕业 86
二 各奔前程 87
第三章 音乐教师 89
一 兑泽中学 89
二 客串 91
第四章 本行 94
一 同行竞争 94
二 求全之毁 96
第五章 教育学讲师 99
一 研究教育之始 99
二 代理教育学讲师 101
三 一身兼三职 101
第六章 教务主任 104
一 奠定教育著述的基础 104
二 教育经验 105
三 学术研究 108
四 五四运动 111
五 泣别 114
第七章 师范教员 115
一 “五四”后的中国教育界 115
二 湖南第一师范 117
三 罢教 120
四 能力分组制及选科制 121
五 校长民选 122
六 课余生活 123
第八章 中学主任 125
一 学制系统改革先声 125
二 中国公学 126
三 初次风潮 128
四 二次风潮 130
五 风潮大概 133
六 风潮结局 136
七 自由园地 138
八 主张五年制理由 140
九 规定中学课程的原则 148
十 辅导制 149
十一 工作制 154
十二 分科教室 155
十三 道尔顿制 156
十四 男女同学 162
十五 辞职 166
十六 话别 172
第九章 暑校讲师 174
一 东大附中 174
二 讲演忙 179
三 参观中等教育 181
四 教育问题 182
五 舒适的生活 186
六 少年中国学会 187
七 少年中国学会纲领 191
八 少中的办学计划 193
第十章 高师教授 195
一 入川之由 195
二 成都高师 197
三 何以来成高 198
四 蜀道乐 200
五 煤山遐思 204
六 我将何为 209
七 书生之见 211
八 两度风波 214
九 师生结婚 215
十 师生恋爱 216
十一 李劼人代牢 223
十二 化装离蓉 227
十三 我的态度 228
十四 丰富的收获 232
第三编 教育著述生活 236
第一章 初期写作 236
一 札记 236
二 《湖南民报》 237
三 小说之尝试 238
第二章 教育著述的尝试 240
一 《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 240
二 《湖南教育月刊》 243
第三章 副业 248
一 生活的准备 248
二 《教育心理学纲要》 249
三 《心理学初步》 250
四 《公民课本》 251
五 《人生哲学》 253
六 四本关于道尔顿制的书 258
七 《个性论》 260
八 《现代心理学之趋势》 262
九 《教育丛稿第一集》 263
十 《蜀游心影》 264
第四章 正业 266
一 理想与计划 266
二 一位朋友 270
三 生活工作问题 272
四 《个别作业与道尔顿制》 274
五 《中国教育辞典》 275
六 《中华百科辞典》 276
七 两册《常识丛书》 278
八 《教育通论》 280
九 《现代教育方法》 282
十 研究工作的计划 287
十一 研究工作的难题 290
十二 红眼睛刘先生 293
十三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295
十四 《中国新教育概况》 297
十五 两部《教育指南》 298
十六 《近代中国留学史》 304
十七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 307
十八 一些教育史论文 309
十九 两部应时书 310
二十 政治难民 312
二十一 《中国教育建设方针》 317
二十二 三个提案 321
二十三 一颗炸弹 334
二十四 理想的幻灭 340
二十五 快乐的园地 342
二十六 迁居改业 344
几件礼物 347
写完以后 349
附录:我所知道的舒新城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