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3
第一节 鲁迅研究的历史状况 3
第二节 鲁迅小说的个人风格 13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多元主题 20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范式意义 28
第二章 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浪漫派诗歌 34
第一节 浪漫派诗歌的产生背景 34
第二节 郭沫若诗歌的最初浪漫 35
第三节 艾青诗歌写实中的浪漫 39
第四节 舒婷与朦胧诗人的浪漫晚唱 47
第三章 周作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 56
第一节 周作人的文学史地位 56
第二节 林语堂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65
第三节 杨朔与20世纪60年代散文三家 77
第四节 余秋雨、刘亮程与20世纪90年代散文 82
中篇 91
第一章 茅盾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史诗性建构 91
第一节 现实主义与中国现当代小说观念 91
第二节 茅盾《子夜》与家国合一的宏大叙事 94
第三节 从《小城春秋》、《红旗谱》、《创业史》到《白鹿原》的国家宏大叙事 99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 104
第一节 现代家族小说的源起:巴金的《家》 104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现代家族小说的写实性与象征性 106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现代家族小说的传奇性与写意性 111
第三章 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乡土小说 117
第一节 现代化与乡土小说的人文关怀 117
第二节 20世纪写实性文化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 121
第三节 20世纪抒情性文化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 125
第四章 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都市小说 132
第一节 “夕阳”的乡土与“朝阳”的都市 132
第二节 海派小说与施蛰存笔下的“乡巴佬” 136
第三节 张爱玲、王安忆的都市书写 142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变迁 146
第一节 女性文学概说 146
第二节 冰心的升华与张爱玲的沉沦——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两种误区 148
第三节 丁玲的女性小说创作——20世纪女性文学的崛起 155
第四节 张洁与新时期女性小说主题的演化 160
第五节 陈染与后新时期女性小说的主题变异 166
第六节 王安忆:从女性小说到超越女性 169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主题变迁 172
第一节 战争文学的人类学依据 172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中国战争小说概说 174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中国战争小说概说 181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主题变迁——从英雄主义到人道主义到莫言《红高粱》的战争本体还原 184
第七章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草根性 195
第一节 关于“草根” 195
第二节 鲁迅的草根性——引领了启蒙时代的文学走势 196
第三节 赵树理的草根性——曾经领导了一个政治化、大众化时代 200
第四节 沈从文的草根性——开启了一个去政治化的时期 202
第五节 莫言的草根性——引领着当下颠覆传统的一个混合体 204
第八章 20世纪中国的“贵族文学” 20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09
第二节 周作人的“隐士”与林语堂的“绅士”写作 212
第三节 “贵族文学”的经典:钱锺书《围城》的文学史价值 219
第四节 京派文人的另一面:汪曾祺的“贵族”情怀 226
下篇 233
第一章 生成、繁荣与变迁——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与台湾乡土文学 233
第一节 总述 233
第二节 大陆与台湾乡土文学理论内涵的同质性 234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与两岸乡土文学的繁荣 238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两岸乡土文学发生地的空间位移 241
第二章 从“风情”到“风云”——20世纪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的演化 245
第一节 农村题材小说的发生 245
第二节 作为个案的赵树理的《三里湾》 248
第三节 农村题材小说模式化的表现 250
第三章 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 257
第一节 古典与现代情感的交织 257
第二节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与妥协 259
第三节 爱人与自爱情感的复递 260
第四节 曲折断裂的句式营构 262
第四章 毛泽东诗词的人格个性 264
第一节 政治家的胆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65
第二节 军事家的气度——“欲与天公试比高” 267
第三节 文学家的奇情——“战地黄花分外香” 269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