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所以然 卢梭平等观与清末民初思想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文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2531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取了与“弥尔主义”形成对照的另一大民主传统“卢梭主义”的创始人——卢梭,以卢梭的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为线索,提出了另一种建构性的分析。由于卢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会传播的广泛性和历史性,本书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阐释者或传译者,而是组织了一个与《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为丰富的观察维度,以此为契机,追溯平等观念的脉络和过程。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和旨归 1

第一节 背景和问题 1

一、从甲午海战到五四运动——变革和开始走向激进的时代 1

二、问题的缘起:卢梭平等观念如何被诠释 3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 6

一、厘清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具体发展线索 6

二、提供平等观念的文本分析研究模式 6

三、理解卢梭平等观念传播与中国现代性道路之间的内在关联 7

第二章 卢梭平等观念的结构:可能被多面诠释的棱镜 8

第一节 平等与自由的复杂同一 10

一、卢梭对平等与自由及其关系的理解 10

二、自由平等在自然法和“基本公约”中的体现 21

第二节 何种平等及如何平等 24

一、卢梭的经济平等观 24

二、卢梭的政治和社会平等观 27

三、卢梭的道德平等观 29

第三章 平等观念的“前卢梭时期”和卢梭引入的语境 34

第一节 清末民初社会对于“平等”的传统看法 34

一、清末民初社会以前有关“平等”的表述和具体标准 36

二、“等级社会”下的平等 39

第二节 甲午海战与卢梭进入中国的通道 46

一、晚清中国与幕末日本的不同路径 46

二、甲午后知识界的东洋路径 48

第三节 “革命”与卢梭形象 49

一、“革命”在中日的语义演变 49

二、卢梭平等观在“革命”语境下的传播 54

第四节 传统公私观与卢梭公意说 57

一、“公”的道德性 57

二、“公”与“天下”和“私” 59

第四章 “东洋卢梭”借助儒家阳明学的阐释 61

第一节 “东洋卢梭”的《民约译解》及其主要思想 61

一、东洋卢梭其人:阳明学理论背景下的自由民权践行者 61

二、“半部民约”的由来 63

第二节 “半部民约”:《民约译解》的文本分析 67

一、传统儒家视角下的《民约译解》 67

二、基于阳明学视角的自由与平等 75

第三节 “半部民约”的传播和影响 83

一、“半部民约”在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与衰亡 83

二、《民约译解》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85

三、《民约译解》背后:作为革命论和方法论的中日阳明学 88

第五章 严复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阐释 93

第一节 严复对“平等”“自由”的最初阐发和严复译词 94

一、严复最先阐发“平等”“自由”的概念 94

二、“革命”的平等和“国家”自由 95

第二节 积极自由的民主观与激进平等道路的对立 96

一、严复的积极自由的民主观 96

二、积极自由与激进平等的对立——严章之争 100

第三节 严复平等自由观念的实质 106

一、严复的平等观实质 106

二、严复的自由观实质 109

第六章 梁启超民族和国民平等理论的建构 112

第一节 梁启超对卢梭及其平等观的接受、传播和理解 113

一、从全盘称颂到理性学理探讨——作为医国国手的卢梭 113

二、质疑、批判和否定——立足于国家思想的平等观 122

第二节 梁启超的平等观:导向民族和国民的平等理论 126

一、中国传统平等观与梁启超 126

二、平等的落实:民族与国家理论 131

第七章 《社会契约论》译者及引申者的文本诠释 138

第一节 杨廷栋本的平等阐释:反专制的檄文 138

一、杨廷栋本的语言和结构特征 138

二、杨廷栋对“自由”的理解和阐释 139

三、杨廷栋对“平等”的理解和阐释 141

第二节 刘师培的平等阐释:以儒解卢 145

一、《中国民约精义》中的平等观 145

二、“完全之平等” 154

第三节 马君武本的平等阐释:进化主义视角下的帝民说 155

一、马君武本的特征 155

二、马君武论自由与平等 155

三、帝民说 159

第四节 张奚若的平等阐释:自然法和公意 160

一、以卢梭解释卢梭 160

二、对卢梭的学理分析 162

第八章 平等的所以然之根据 165

第一节 “自然”与“天”:元概念的误用 165

一、卢梭的“自然”概念 166

二、清末民初中国语境下的“天” 171

三、“天”与“自然”在《社会契约论》和清末民初社会语境中的差异 175

第二节 乐观主义认识论的契合 179

一、中西认识论的分歧和差异 179

二、认识论的倾向和基调 182

三、卢梭和传统中国认识论的基调——乐观主义 185

第三节 向善的人性论的相通 189

一、卢梭的人性论 189

二、中国传统人性论 191

第四节 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历史建构 194

一、卢梭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论证 194

二、传统中国的群已论证 195

三、卢梭与儒家传统在个人、社会和国家观上的关联和殊异 196

四、道德乌托邦的共求 199

第九章 余论:卢梭平等观的持续影响及初期实践 201

一、卢梭平等观与孙中山 201

二、平等与现代性 207

附录一 卢梭代表著作和文献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传播(1878—1920) 209

附录二 中江笃介:《民约论译解》全文 213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