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 工程数学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7043287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发展篇 1

第一章 梦之启航 2

第二章 春华秋实 4

第三章 漫漫十年路 7

2004—2005年,平台选型阶段 7

2006—2008年,科研促生产阶段 8

2009—2012年,生产促科研应用阶段 8

2013—2014年,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10

2015年,更上一层楼阶段 13

第二篇 成就篇 15

第四章 华东院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 16

解决方案概述 16

水利水电行业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平台HydroStationR 18

HydroStation诞生的故事 19

HydrostationR包含的模块或专业解决方案有哪些? 19

第五章 地质三维设计解决方案GeoStationR 23

为什么需要GeoStationR? 23

GeoStationR与当前国内外类似软件的根本不同有哪些? 27

功能定位不同 27

软件架构不同 28

功能不同 28

性能不同 29

行业适应性不同 29

开放性不同 29

实实在在的工程意义有哪些? 30

支持特大地质数据模型高效流畅的编辑和展示 30

GeoStationR同时具备CAD和GIS系统的优势 30

符合行业规范的专业勘察数据库及后台数据服务 32

支持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和一键式二维出图 33

为什么广受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人员欢迎? 33

第六章 三维参数化配筋解决方案ReStationR 35

为什么要参数化三维配筋? 35

华东院ReStation的诞生历程 36

目前市场上的三维配筋软件存在的缺陷有哪些? 36

国内配筋软件情况 39

国外配筋软件情况 40

ReStationR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41

第一个真正的三维土建结构设计与三维配筋设计一体化的软件 42

第一个同时满足板梁柱和不规则大体积三维配筋,同时具备两种出图方式的软件 42

第一个支持多规范、模板配置及自定义钢筋类型、钢筋编号规则的三维配筋软件 44

第一个可以与多个国内外通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对接的三维配筋软件 44

第一个支持参数化、智能化钢筋联动和标注修改自动记忆的三维配筋软件 44

第一个带有自动化配筋算法,钢筋组管理功能的配筋软件 45

第一个能对所有配筋过程进行钢筋合规性自动检查的三维配筋软件 45

第一个将满足三维配筋设计、下料、计价、绑扎、钢筋笼碰撞检查的软件 45

能一次性同时处理几百个配筋面,几万根钢筋的三维配筋软件 45

“神器”名副其实,钢筋设计出图统计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46

第七章 工厂三维设计辅助模块PlantDesignerR 50

为什么需要PlantDesignerR? 50

PlantDesignerR包含的基本功能和设计工具有哪些? 50

第八章 枢纽三维设计辅助模块CivilDesignerR 55

通用三维协同设计基础平台的不足有哪些? 55

CivilDesignerR具有的特色工具集有哪些? 55

参数化马道边坡工具集 55

参数化地下洞室群工具集 56

岔管工具集 57

地块工具集 58

地质工具集 58

其他辅助工具 58

第九章 多专业三维参数化元器件及设备模型库DigitalElementsR 60

参数化专业元器件库的重要性 60

参数化元器件库的分类 60

第十章 其他各相关专业和领域的解决方案 62

电气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 63

问题和挑战 63

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 66

参数化电气埋管设计软件 72

端子图设计软件 74

照明设计模块 77

火灾报警设计模块 80

桥架和电缆敷设 80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厂管道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 82

解决方案升级的必要性 82

升级面临的挑战 86

华东院的解决方案及贡献 86

勘察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89

岩石(GeoStationR) 90

岩土(GeoStationRFOR Civil,for Ocean) 91

测绘(MapStationR) 92

物探实验 104

移民规划解决方案 106

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106

移民实物调查 109

风电新能源三维设计解决方案 109

海上风电 109

陆上风电 113

市政工程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 114

城市地铁 114

道路 119

桥梁 122

市政隧道 125

污水处理厂 129

地下管网 130

民建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 134

工程公司层面的数字化设校审及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144

CAD\CAE一体化及综合展示解决方案 151

设计采购施工(EPC)一体化解决方案 155

工程设计与虚拟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 160

大坝安全信息化与三维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 166

工程安全监测解决方案 171

基于三维协同设计的工程量统计及概预算一体化解决方案 176

三维协同设计与归档、打印一体化解决方案 182

工程数字化移交解决方案 187

三维移动解决方案 192

信息化与数字化高度融合的跨平台解决方案 194

大数据、云服务及全球部署解决方案 196

第十一章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199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199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199

华东院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iELM 200

华东院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特点 204

部分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209

第十二章 配套的技术管理支撑体系 210

生产组织体系 211

标准及制度体系 213

协同设计环境体系 214

系统软硬件架构体系 214

标准工作空间管理体系 217

第三篇 探讨篇 219

第十三章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意义及成熟度分析 220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20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的行业适应性 222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什么要尽快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 223

从提高企业当前的设计质量、效率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认识 223

从加快企业人才培养和成长周期,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 230

从适应企业未来转型发展趋势的高度来认识 231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成熟度 235

初级阶段 237

中级阶段 237

高级阶段 238

第十四章 国内基础建设领域各行业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现状 240

总体健康 240

存在的问题 241

高层领导对工程数字化的认识错位 241

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241

技术路线或方法不对 241

“两张皮”现象严重 242

仅有少数专业参与,大部分专业没介入 242

协同设计不够 242

相配套的技术和管理体系跟不上 243

企业高层盲目乐观 243

设计施工一体化面临很大困难 244

民建行业工程数字化技术(BIM)应用现状 244

第十五章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几大误区 249

基础平台选型忽视行业适应性 249

过分强调软件的某个细节功能 251

轻视专业三维设计软件的作用 253

听任各专业自己选喜欢的专业软件 255

用二维设计成果校验三维设计的正确性 257

对二维图样式和标注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 258

有了商业化软件就万事大吉了 260

第十六章 推进阻力和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263

总体环境还不配套 263

专业设计人员的现实利益 264

主管生产的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们的顾虑 266

部分老同志的现实忧虑 267

理念和技术线路不正确 268

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决 269

二维出图困难 270

技术质量体系跟不上 272

第十七章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优越性 274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含义 276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意义 277

解决文格式转换带来的失真问题 278

解决软件平台转换带来的设计效率低下问题 279

解决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问题 281

解决设计、计算分析、汇报演示一体化的问题 282

有利于数字化移交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 283

有利于三维设计与二维出图一体化 285

有利于统一的技术支持和系统集成 287

有利于专业设计人员在不同业务领域的重新配置和流动 288

正确理解“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 288

第十八章 三维设计的一些热点话题 293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的效率? 293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 295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中的设校审及会签? 298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中的资料互提和版本更新? 300

如何理解“文件级”与“特征级”协同设计? 305

为什么要进行协同设计标准工作空间推送? 306

为什么要进行三维模型的工程数字化合规性审查? 309

如何理解数字化设计施工建造一体化的意义? 312

如何理解工程设计中的综合展示一体化? 318

如何理解封闭式集中设计的必要性? 321

集中设计一般是怎样进行的? 321

华东院第一次三维集中设计 324

为什么要成立数字工程中心? 325

职责和工作内容 327

合理的人员结构 329

如何解决数字化人才问题? 330

如何理解领导的支持,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 332

一把手的战略眼光是决定性的 332

一把手的坚定支持是必需的 333

一把手也是要得到回报的 335

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337

执行层的领导应该做好哪些事 338

第十九章 基础建设行业三维设计解决方案的选型原则 342

产品的行业定位一定要与工程设计行业基本一致 342

专业三维设计软件对选型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覆盖面要足够广 347

能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下进行协同设计 355

能在同一个平台同时完成三维和二维设计 359

具备承载和处理大模型、大数据的能力 361

可以灵活构建和配置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体系和标准环境 362

能满足未来工程数字化的发展需要 363

工程内容管理能力 365

模型和数据的开放及集成潜力 368

综合性价比要高 369

整体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71

第二十章 数字化三维设计效益和投入的辩证关系 373

效益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373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直接产生的效益 374

整体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的现实社会及经济效益 374

产业链延伸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长远效益 375

正确认识数字化部门的效益 375

投入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378

基础平台软件与专业三维设计软件 378

相关硬件和网络 379

最后一公里软件 380

个性化专业定制服务 383

数字化技术支持人员及设计生产人员的补贴产值 384

正确理解数字化三维设计需要的各项投入 385

第二十一章 探秘华东院的成功之道 386

院领导战略部署且鼎力支持 386

优秀的企业文化 388

坚持总体架构优先的理念 393

基础平台选型正确 394

强大的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 394

数字工程中心的巨大作用 395

优秀、忠诚的人才队伍 397

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 399

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心 401

与厂商的良好互利合作关系 403

第二十二章 梦想实现之路有多长? 406

第一步数字化三维设计 406

第二步信息化数字化高度融合 407

如何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 410

企业高层领导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和坚定的信心 410

要让信息化和工程数字化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 411

要建立与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412

要勇敢面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的各种困难 416

第四篇 共赢篇 423

第二十三章 华东院解决方案的优势 424

理念先进 424

方案科学合理,实施简单,行业适应性广 424

实践检验是成功和有效的 426

成本合理 427

第二十四章 华东院成功经验能否复制? 429

哪些方面是不太容易复制的? 429

哪些方面是可以复制的? 431

如何实现合作共赢? 432

华东院的开放心态 433

第二十五章 华东院与软件厂商的成功互利合作 436

20世纪80年代结缘 436

10多年后再续前缘 437

Bentley的长处和短板 437

面向未来,互信更深入,关系更密切 441

第二十六章 华东院与行业内外企业的互利合作领域和光明前景 444

整体解决方案规划及实施 449

解决方案所需的全部软、硬件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451

三维参数化元器件库的扩展和推广应用合作 451

个性化专业定制服务 452

导航项目实施服务 452

软件个性化定制服务或联合开发 453

专业培训及技术支持服务 454

面向社会的软件应用和二次开发培训 455

合作承担数字化项目 455

后记 梦想一定会实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