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边疆史简论 1
绪言 39
上编 清朝疆域形成 49
第一章 清朝“拓展”边疆 51
第一节 疆域“拓展”及边疆统一论 51
一 清朝疆域拓展问题 51
二 18世纪清朝疆域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关系 58
三 清朝“大一统”目标及边疆统一论 66
第二节 中俄美疆域形成比较 69
一 疆域的形成 69
二 边疆的矛盾和冲突 75
第二章 清朝统一边疆 81
第一节 多元化的边疆格局 81
一 北部、西北部地区 83
二 青藏地区 88
第二节 统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93
一 征服与反抗、表贡与册封 94
二 统一与分裂 95
第三节 统一边疆的四种模式 107
一 清朝统一台湾 108
二 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 110
三 清朝对西藏地方的施政 111
四 平定准噶尔部 117
第三章 乾隆时代清朝疆域的奠定 123
第一节 疆界的基本确定与疆域范围 123
一 反击外国入侵后划界 124
二 依据传统习惯线划界 129
三 统一边疆后划界 134
四 疆界 138
第二节 中外舆图与清朝疆域 153
一 边疆地区各民族领地与清朝国家地图疆界的关系 153
二 乾隆时代的疆域格局与《内府舆图》 160
三 康雍乾三朝舆图的比较 170
第三节 清朝与藩属国关系 178
一 清朝的藩属国 178
二 清朝与中亚“藩属”的关系 190
中编 清朝边疆民族政策 201
第四章 清朝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及政策 203
第一节 行政管理制度与立法管理 203
一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203
二 边疆民族地区实行多种行政管理体制 208
三 《理藩院则例》与边疆民族区域的立法 218
四 蒙古民族传统习惯法 224
五 《蒙古—卫拉特法典》 236
第二节 边防管理制度 268
一 边防政策与驻军、卡伦、巡边 268
二 驿站与交通 276
第三节 “分而治之”“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90
一 “分而治之”“众建而分其势” 291
二 “因俗而治” 295
三 边疆民族上层人士的优待政策 300
第四节 藏传佛教的传播与清朝的宗教政策 302
一 《内齐托音一世传》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 302
二 《咱雅班第达传》与卫拉特蒙古政教史 311
三 《哲布尊丹巴传》与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的形成 323
四 边疆民族宗教政策 338
下编 清朝边疆开发 345
第五章 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347
第一节 蒙古地区社会经济 348
一 休养生息政策及蒙古经济的复苏 348
二 封禁令的颁布与局部地区的开垦 351
三 蒙古经济的主体——畜牧业 363
四 商业贸易 371
第二节 蒙古地区人口迁入、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385
一 内地人口迁入蒙古 385
二 经济开发的影响 388
三 开发与生态环境 390
第六章 18世纪中美边疆开发比较研究 395
第一节 边疆人口流动与推动力的比较 395
一 人口流动的推动力 395
二 人口流动与边疆开发 401
第二节 中美边疆人口流动比较 404
一 清朝边疆人口流动与封禁政策 404
二 18世纪美国人口西迁及其政策 420
三 清朝内地人口流向边疆的方式、流向和数量 423
第三节 清朝边疆开发——以蒙古地区为例 429
一 地理、气候、资金、技术条件与开发 429
二 多种形式的屯田和农业开发 437
三 边疆农业区和半农业区的形成 440
第四节 中美边疆开发比较研究 453
一 边疆开发的前提和条件 454
二 地理环境 456
三 劳动力、资金和技术 458
四 政府的开发政策 465
五 文化 469
参考书目 473
后记 484
明清纪元简表 485
编后说明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