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能写”——写作素养论 1
第一章 写作心智:写作基本认知图式的建构 1
第一节 人格论:立诚求真 1
第二节 语感论:心领神会 18
第三节 文体论:研文辨体 33
第四节 采集论:博览约取 40
第五节 感知论:同化顺应 59
第六节 构思论:塑形抽象 66
第七节 想象论:标新立异 75
第二章 写作技能:写作基本表现方式的习得 86
第一节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87
第二节 叙事论:写作感性思维方式 106
第三节 阐释论:写作知性思维方式 116
第四节 析理论:写作理性思维方式 134
第三章 师范写作体式:职业性写作能力的养成 152
第一节 教案:因材设教 153
第二节 作品赏析:探幽索隐 167
第三节 作文评语:指迷启悟 176
第四节 教育短论:言简旨深 188
第五节 教育随笔:缘事感言 192
第六节 学术论文:建言立说 196
第四章 常用写作体式:展示性写作能力的养成 210
第一节 散文:纵笔写趣 211
第二节 诗歌:以象蕴意 222
第三节 小说:世态拟真 235
第四节 文学评论:臧否得宜 246
第五节 新闻:敏以求新 257
第六节 调查报告:言而有信 268
第七节 演讲稿:激情诱兴 281
学者编:“能讲”——写作原理论 292
第五章 写作成因论:写作的构成要素 292
第一节 写作主体:人格意识 293
第二节 写作客体:题材意识 303
第三节 写作受体:读者意识 308
第四节 写作载体:成品意识 313
第五节 “四体化一”律——写作行为的多元融合 318
第六章 写作行为论:写作的创造机制 323
第一节 内化:积材蕴意 324
第二节 意化:立意塑体 331
第三节 外化:表意行文 337
第四节 “三重转化”律——写作行为的复合递变 345
第七章 写作现象论:写作的存在状态 351
第一节 前写作:认知图式的建构 352
第二节 写作:物、意、言的化合 359
第三节 后写作:读、写行为的反思 366
第四节 “三环互动”律——写作行为的循环进化 371
导师编:“能教”——写作教学论 376
第八章 教学目的论:写作课程的性质 376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多重目的 376
第二节 写作观念的演变与更新 382
第三节 写作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手段 394
第九章 教学训练论:写作教学的形态 401
第一节 写作“题型训练规程”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 401
第二节 写作题型训练规程的设计原则 412
第三节 写作题型训练规程的新教学观念 425
第十章 教学诱导论:教师的导悟作用 434
第一节 写作课中教师诱导的积极意义 434
第二节 作文选题对学生表达欲望的诱导 441
第三节 教师行为方式和课堂教学形式的诱导 449
第四节 竞争心理和时间煎逼的诱导 451
第十一章 教学评估论:教学效果的检验 456
第一节 两种教学模式下的两种评估方法 456
第二节 作文评估的传统做法和新概念 461
第三节 写作考试的传统方法与改革出路 469
附编:站在写作——语文教育的制高点上——对中国写作教育史的宏观思考 482
后记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