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民族地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1
1.1 民族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2
1.2民族地区的地缘经济地位 4
1.3民族地区的地缘文化地位 11
1.4 民族地区的地缘生态地位 14
1.5本章结论 20
本章附录 21
上篇理论研究 29
第2章包容性绿色发展:含义、测度和分析框架 29
2.1问题的提出 29
2.2机会均等与经济发展 34
2.3绿色包容性增长的要义 38
2.4包容性增长的测定 45
2.5包容性增长的分析框架:HRV方法 52
2.6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政策含义与启示 56
第3章增长—不平等—环境:理论框架 59
3.1 可持续发展的三根支柱与两个发展三角 59
3.2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库兹涅茨曲线 61
3.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绿色索罗模型 64
3.4增长—不平等—环境:文献评论与猜想 71
3.5增长—不平等—环境:模型 81
中篇评估研究 91
第4章 21世纪以来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评估 91
4.1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91
4.2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 93
4.3经济增长的社会机会效应 104
4.4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130
本章附录 141
第5章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 145
5.1评价方法 145
5.2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 146
5.3增长的社会机会效应 153
5.4绿色发展指数 163
5.5包容性绿色发展指数 173
5.6 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175
5.7结论与讨论 180
本章附录 181
第6章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187
6.1 民族地区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187
6.2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柱 189
6.3经济机会最大化 190
6.4确保平等获得经济机会 197
6.5确保最低经济福利 201
6.6确保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201
6.7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制度支撑 206
6.8确保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207
下篇专题研究 211
第7章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减贫与包容性绿色发展 211
7.1问题的提出 211
7.2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四角” 215
7.3从发展“四角”到包容性绿色发展 220
7.4包容性绿色发展视角的减贫政策设计 221
第8章包容性绿色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城镇化 226
8.1问题的提出 226
8.2 包容性绿色发展与城镇化:理论框架 227
8.3 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城镇化的评估 228
8.4 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城镇化之路 242
第9章中国少数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评估 245
9.1 问题的提出 245
9.2少数民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247
9.3少数民族全面小康建设的区域差异 255
9.4结论与政策建议 261
第10章中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评估 263
10.1 问题的提出 263
10.2全面小康:含义与评估指标 264
10.3 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评估 267
10.4结论与政策建议 275
第11章“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 282
11.1 问题的提出 282
11.2 “一带一路”:范围与内涵 283
11.3 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89
11.4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促进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296
第12章新常态下促进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研究 301
12.1问题的提出 301
12.2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04
12.3 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与周期 307
12.4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包容性绿色发展 316
第13章包容性绿色发展:拉萨市共享式发展的实践 324
13.1共享发展:概念、内涵与框架 325
13.2拉萨共享式发展的实践 326
13.3包容性绿色发展:拉萨模式 335
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