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田著
  • 出 版 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7625556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有“理论篇”“原则篇”“方法篇”三篇内容。理论篇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外语学习的基本理论”等章节;原则篇主要包括“对等与辅助的原则”“实用与运用的原则”等章节;方法篇主要包括“意群中心学习法”“外语学习的方法体系”等章节。本书从学习者的角度,重点论述了有关学习、学习力、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外语学习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以及具体训练模型,以利于指导广大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本书在引述当代学习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批判,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落实到外语学习的原则与方法的体系中去,体现了本书的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其中部分理论与方法享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够在学术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理论篇 2

第一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

第一节 学习的定义与实质 2

一、学习的定义 2

二、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4

第二节 经典学习理论简介 6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6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0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7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8

第三节 学术界关于学习的分类理论 21

一、学术界对知识的分类 21

二、学术界对广义技能的定义与分类 24

三、学术界对学习的分类 25

第四节 本书学习的KPS分类理论 29

一、本书对知识的分类 29

二、本书对广义技能的分类 33

三、本书学习的KPS分类理论 38

四、关于本书知识和学习分类的若干说明 41

第五节 学习的过程理论 45

一、传统的学习过程观 45

二、基于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理论概述 45

三、本书学习的KPS-KPP过程模型 50

第二章 学习的力体系理论 56

第一节 能力结构理论 56

一、能力的一般定义与分类 56

二、学术界有关能力结构的理论简介 57

三、本书的能力结构理论 59

四、能力的获得途径与施行过程 65

第二节 学习力理论概述 66

一、学习力的一般定义与构成 66

二、本书学习力的构成模式 67

三、提升学习力的重要意义 69

第三节 认知力(一):感知力 69

一、感觉与知觉 69

二、感知力及其发展 71

第四节 认知力(二):思维力 72

一、思维的定义与构成 72

二、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73

三、学术界对思维的分类 74

四、本书的思维分类 76

五、几种重要的思维类型介绍 85

第五节 认知力(三):记忆力 86

一、记忆的定义 86

二、记忆的分类 86

三、记忆的过程 87

四、记忆的策略 88

五、记忆系统的构成 88

六、信息的遗忘 94

第六节 认知力(四):认知能力的构成与发展理论 97

一、认知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97

二、认知能力的层次性二元构成理论 98

三、学术界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102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多维阶段理论 106

第七节 学习的方法力:学习策略 110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110

二、认知策略 112

三、元认知策略 119

四、资源管理策略 120

五、学习策略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121

第八节 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121

一、什么是学习的动力(动机) 121

二、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122

三、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125

四、学习毅力的构成与培养 129

第三章 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 132

第一节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132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阶段 132

二、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概述 133

三、本书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若干观点 144

第二节 儿童语言获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理论 145

一、语言和言语 145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论 146

三、从内部思维到外部言语的层次性过渡理论 149

四、儿童语言思维和内外部言语的同步发展理论 154

五、儿童语言、思维与大脑的同步发展理论 155

六、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成功习得的标准和条件 157

第三节 语言结构理论 158

一、传统语言学对语言层级结构的划分 158

二、本书对语言层级结构的划分 159

三、传统语言学对语言系统结构的划分 162

四、本书对语言系统结构的划分 163

第四节 语言能力理论 172

一、学术界有关语言能力构成的研究概述 172

二、本书语言能力的构成模型 174

三、对本书语言能力构成模型的补充说明 183

四、语言能力的评价标准 188

第五节 语言运用理论 192

一、语言运用的定义与分类 192

二、语言运用(听、说、读、写)的过程模型 195

三、语言运用与语言输入方式的相互关系 196

四、语言运用与语言选择的相互关系 197

五、听、说、读、写能力间的相互关系 199

第六节 语言感知理论 206

一、我国学术界对语感的定义 206

二、本书对语感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207

三、语感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作用 209

四、对语感的训练 209

第四章 外语学习的基本理论 213

第一节 学术界第二语言获得理论概述 213

一、对比分析假说 213

二、普遍语法假说 214

三、中介语假说 215

四、文化适应假说 218

五、输入假说 218

六、输出假说 223

七、互动假说 224

八、吸收假说 225

九、注意假说 226

十、盖斯的二语习得综合模型 226

第二节 本书外语学习的过程理论 228

一、外语学习的KPS三目标理论 228

二、外语学习的KPP三阶段理论 228

三、外语学习的KPS-KPP过程模型 229

四、对本书过程理论与模型的若干说明 233

五、相关学习理论对本书过程理论与模型的支持 236

六、从本书过程理论与模型看其他二语习得理论的不足 238

第三节 外语词汇发展的过程理论 242

一、学术界外语词汇发展的过程模型概述 242

二、本书外语词汇(概念词)发展的过程模型 246

三、关于本书外语词汇发展模型的几点说明 251

第四节 外语语法学习的过程理论 257

一、语法的定义与分类 257

二、显性语法与隐性语法 257

三、本书外语语法学习的过程理论 259

四、如何学习外语语法 260

五、关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我国外语规则教学的现状 262

第五节 外语思维的获得理论 263

一、外语思维的定义 263

二、外语思维的前提条件 265

三、外语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267

四、外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及我国外语思维教学的现状 271

第六节 外语教学法简介 271

一、翻译法 271

二、直接法 272

三、听说法 273

四、视听法 274

五、认知法 275

六、交际法 276

第五章 差异与迁移理论 278

第一节 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与迁移 278

一、差异与迁移理论 278

二、语言的类型分类 279

三、英汉语言特征的差异 283

第二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迁移 291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291

二、卢秋田对中西方思维差异的总结 295

三、对不合理的中国式思维方式的改造 296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具体表现 297

五、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309

第三节 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的差异与迁移 310

一、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的差异 310

二、上述差异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启示 314

原则篇 316

第六章 理性学习的原则 316

第一节 认知力结构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理论 316

一、认知力结构简介 316

二、感性与理性简介 317

三、从感性型过渡到理性型——认知力结构的变化理论 318

四、认知力结构与性格解析 319

五、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 324

六、从感性学习过渡到理性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理论 325

第二节 理性学习的原则 328

一、成人外语学习的理性特征 328

二、成人外语学习的理性学习原则 331

第七章 对等与辅助的原则 335

第一节 翻译对等理论 335

一、翻译对等理论概述 335

二、翻译对等的一般分类 337

三、翻译对等与翻译不对等 343

第二节 世界对等理论 348

一、关于世界划分的理论 348

二、世界对等理论 352

三、基于“世界对等理论”的外语学习过程模型 356

四、关于世界对等理论的若干说明 358

第三节 世界对等与母语辅助的原则 362

一、世界对等与母语辅助的原则简介 362

二、对等与辅助原则在本书外语学习法体系中的实际应用 365

三、发展基于对等与辅助原则的外语教学法 365

第八章 模仿的原则 370

第一节 模仿理论综述 370

一、模仿的定义与分类 370

二、模仿能力的构成与发展 371

三、模仿理论综述 371

四、语言学习中的模仿理论 375

第二节 模仿的原则 377

一、获得与尊重典范的原则 378

二、完全模仿的原则 379

三、精细模仿的原则 380

四、从模仿到创造的过渡原则 382

五、学习材料的变化原则 383

第九章 内化的原则 386

第一节 外语学习的自动性理论 386

一、安德森的ACT*模型 386

二、罗根和帕尔梅里的示例理论模型 388

三、麦克劳夫林的信息加工模型 389

四、本书外语语言加工模式的过渡理论 390

第二节 内化的原则 394

一、什么是内化与内化加工 394

二、内化训练的原则 395

第十章 实用与运用的原则 397

第一节 实用主义理论概述 397

一、实用主义理论简介 397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 404

第二节 实用与运用的原则 408

一、实用的原则 408

二、运用的原则 409

三、从实用与运用的角度谈用学关系 411

方法篇 414

第十一章 以意群为中心 414

第一节 语言组块理论 414

一、语块的定义、分类与普遍性 414

二、语块与语言产出和语言习得的关系 415

三、语块教学法 417

第二节 意群中心学习法 420

一、意群概述 420

二、意群中心学习法 423

三、为什么要以意群为中心 424

四、外语学习不应该以单词、语法或句子为中心 427

第三节 意群中心学习法的应用 431

一、用意群中心学习法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431

二、单词的意群中心学习法 432

三、语法的意群中心学习法 435

四、句子的意群中心学习法 436

第十二章 重复训练法 438

第一节 原语重复性再现的体系分类 438

一、什么是原语重复性再现 438

二、原语重复性再现的体系分类 438

三、对若干概念及其与原语再现间关系的论述 442

四、原语重复性再现中的语言创造与记忆规避 445

五、原语重复性再现的类别差异 447

第二节 重复训练法系统介绍 450

一、什么是重复训练法 450

二、重复训练法的具体方法介绍 451

三、重复训练法的辅助方式 462

四、重复训练法的反馈方式 465

五、重复法的训练模型 466

第三节 对译法介绍 466

一、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 466

二、重复法中的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法——对译法介绍 469

第十三章 创造训练法 472

第一节 自语创造性训练的体系分类 472

一、什么是自语创造性训练 472

二、自语创造性训练的体系分类 472

三、自语创造性训练的类别差异 477

第二节 创造训练法系统介绍 478

一、什么是创造训练法 478

二、创造训练法的具体方法介绍 478

三、对创造训练法的几点说明 483

第三节 重复法与创造法的训练模型 487

一、什么是重复法与创造法的训练模型 487

二、两种基本训练模型简介 487

三、两种基本训练模型的扩展 490

四、本书训练模型在设计上的特点与优势 492

第十四章 外语学习的方法体系 495

一、外语学习的“125方法体系” 495

二、外语学习的“1125方式体系” 497

三、本书外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系总图 497

参考文献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