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德育叙事的实质及分析框架的建构 29
一、德育叙事的实质 29
(一)叙事的实质 29
(二)德育叙事的实质 37
(三)德育叙事的分类 41
二、研究德育叙事的理论前提 44
(一)道德教育的基本分析单位 44
(二)德育叙事深入心灵世界何以可能 47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 49
第二章 德育叙事过程中的诸视域:视域交融之根基 52
一、“前视域”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 52
(一)何谓“前视域” 52
(二)学生前视域的重要性 55
(三)教师前视域的重要性 56
(四)前视域的基本结构 57
(五)前视域的基本属性 60
二、故事内部的双重视域 63
三、各视域之间“间距”的重要性 66
四、案例研究 70
第三章 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枢纽 76
一、何谓心灵叙事 76
(一)“心灵”的内涵及其基本结构 77
(二)何谓“心灵叙事” 83
(三)心灵叙事的本体论依据 86
二、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枢纽 89
(一)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交汇点 90
(二)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着力点 90
(三)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内驱力 91
(四)心灵叙事:视域交融之聚合力 92
三、叙事深入心灵世界的具体机制 93
(一)叙事过程中的角色采择:与“内心小孩”对话 95
(二)叙事理解的具体实现路径 100
四、案例研究 106
第四章 意义阐释:视域交融之聚合 112
一、意义阐释与叙事性视域交融的本质规定性 112
(一)何谓“意义” 112
(二)“意义”:“叙事”之本质规定性 116
(三)“意义”阐释:叙事性视域交融的本质规定性 119
二、叙事性视域的基本特性 121
(一)叙事性视域的精神超越性 122
(二)叙事性视域的象征属性 124
(三)叙事性视域的审美属性 125
三、意义阐释:叙事性视域交融的实现机制 128
(一)精神超越性阐释机制 130
(二)象征性阐释机制 137
(三)审美性阐释机制 147
四、案例研究 155
(一)叙事视域背后意义视域的呈现策略 157
(二)意义阐释过程的具体策略 158
第五章 互文式叙事:视域交融之深化 163
一、互文式叙事:理论内涵及基本特征 164
(一)互文式叙事的理论内涵 164
(二)互文式叙事的基本特征 167
二、互文式叙事的实现机制 170
(一)以干预“关系意象”作为实现“价值协商”的切入口 170
(二)以自由的“游戏交流”作为“静谧心灵意义体验”的载体 172
(三)把叙事结构与接受度之间的张力转化为“趋善”的推动力 173
三、互文式叙事:深化视域交融的具体路径 175
(一)教师视域与叙事文本视域之间的表演型视域交融 175
(二)学生视域与叙事文本视域之间的共情型视域交融 176
(三)教师视域与学生视域之间的游戏型视域交融 178
四、案例研究 183
(一)隐性价值协商过程的处理情况 187
(二)静谧式心灵意义体验的达成情况 188
(三)趋于善的价值边界的达成情况 189
结语 191
一、学生视域是否等同于德育视域? 192
二、德育叙事过程中的年龄变量应如何考量? 193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