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2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第五节 实物工作量 14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15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组成 15
第二节 区域构造演化 17
第三节 新路盆地地质特征 18
第四节 区域莫霍面分布特征 20
第三章 新路盆地岩浆岩年代学 23
第一节 劳村组、黄尖组和寿昌组火山岩年代学 23
第二节 杨梅湾斑状花岗岩年代学 24
第三节 花岗斑岩年代学 24
第四节 辉绿岩年代学 26
第五节 超基性岩年代学 28
第四章 辉绿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29
第一节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29
第二节 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2
第三节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37
第四节 钾玄岩的厘定 39
第五节 构造环境分析 41
第五章 酸性系列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4
第一节 岩石学与矿物学 44
第二节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7
第三节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
第四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6
第五节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60
第六节 酸性系列岩浆岩物质来源与成因类型 64
第六章 新生代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73
第一节 地质与岩石学特征 73
第二节 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76
第三节 构造环境分析 81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动力学机制 83
第一节 地幔组成与演化 83
第二节 中生代岩浆作用深部过程反演 88
第三节 酸性系列岩浆岩成因 98
第四节 深部动力学机制探讨 100
第八章 铀成矿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102
第一节 铀成矿地质特征 102
第二节 铀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107
第三节 铀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118
第九章 主要结论 124
参考文献 126
Abstract 130
图版及说明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