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内科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及特点 1
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2
第三节 中医内科学发展概况 7
第二节 发病 19
第三节 疾病的基本病机 23
第四节 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主要病机 28
第三章 辨证 39
第一节 辨证的基本要求 39
第二节 辨证的一般原则 44
第三节 内科常用辨证方法 47
第四章 治疗及护理 59
第一节 中医内科治疗原则 59
第二节 中医内科常用治法 61
第三节 中医内科护理 72
第五章 中医对心血管病的认识 76
第一节 心脏解剖及心血管的病理生理 76
第二节 心脏与他脏的生理病理关系 83
第三节 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88
第六章 心血管病中医诊断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91
第一节 心血管病中医辨证方法的研究进展 91
第二节 心血管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94
第七章 心系病证 100
第一节 心悸 100
第二节 胸痹 105
第三节 不寐 112
第四节 癫狂 116
第五节 痫病 120
第六节 痴呆 125
第七节 厥证 130
第八章 心血管病中医现代临床诊治 135
第一节 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 135
第二节 心绞痛 141
第三节 高血压病 152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 170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78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 188
第七节 原发性心肌病 194
第八节 风湿热 202
第九节 心包炎 210
第十节 肺源性心脏病 216
第九章 呼吸疾病中医现代临床诊治 224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24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1
第三节 肺炎 237
第四节 肺结核 243
第五节 肺脓肿 250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256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64
第十章 消化疾病中医现代临床诊治 270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270
第二节 慢性胃炎 276
第三节 肝硬化 281
第四节 胆石症 289
第二篇 中医妇科 297
第十一章 中医妇科概述 297
第十二章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299
第一节 内治法 299
第二节 外治法 302
第三节 调护法 304
第四节 调经法 305
第十三章 月经病 308
第一节 月经先期 308
第二节 月经后期 311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315
第四节 月经过多 318
第五节 月经过少 320
第六节 崩漏 323
第七节 闭经 327
第八节 痛经 331
第十四章 不孕症 335
第十五章 妊娠病 341
第一节 妊娠恶阻 341
第二节 胎漏、胎动不安 343
第三节 滑胎 347
第三篇 中药药剂 350
第十六章 绪论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 353
第三节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55
第四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 359
第十七章 中药调剂 361
第一节 处方 361
第二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364
第三节 中药学的配伍变化及其现代研究 367
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371
第一节 概述 371
第二节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372
第三节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376
第四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378
第十九章 中药制剂设计 380
第一节 概述 380
第二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381
第三节 中药制剂处方与工艺的优化设计 383
第四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原则 387
第四篇 针灸 391
第二十章 概述 391
第一节 针灸发展简史 391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396
第三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399
第四节 针灸治法 404
第五节 针灸配穴处方 415
第二十一章 临床常见疾病针灸治疗 418
第一节 感冒 418
第二节 支气管炎 422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426
第四节 高血压病 429
第五节 胃下垂 432
第六节 便秘 435
第七节 血管性头痛 440
第八节 急性脑血管病 445
第九节 腰痛 451
第十节 扭伤 455
第十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 457
第十二节 颈椎病 460
参考文献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