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3
第一章 秦代的岭南印章 3
第一节 中原文字在岭南的传播 5
第二节 秦代的岭南印章 10
第二章 西汉南越国玺印 16
第一节 西汉南越国早期印章 18
第二节 西汉南越国中期印章 28
第三节 西汉南越国后期印章 37
第四节 西汉南越国的玺印制度 40
第五节西汉南越国玺印的艺术特征 56
第三章 汉中期至明代的岭南印章 68
第一节 汉中期后的岭南印章 6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岭南印章 74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的岭南印章 78
第四章 明代的岭南篆刻 85
第一节 明代初中期的岭南文人自用印 87
第二节 吴门篆刻被泽岭南 96
第三节 张萱及其印学实践 107
第四节 明代后期的岭南印坛 110
第五节 超越时辈的朱光夜与袁登道 122
第五章 清代的岭南篆刻 129
第一节 清初的岭南印人 131
第二节 入粤学者对金石学的提倡 135
第三节 粤派印风的开创者谢景卿 140
第四节 粤派印风的崛起 149
第五节 受金石学影响的印人 162
第六章 清代后期的岭南篆刻 170
第一节 陈澧与东塾印派 171
第二节 师法浙派的柯有榛等印人 192
第三节 活跃的可园印人和岭东印人 206
第四节 自辟蹊径的何昆玉、刘庆崧、黄恩铭 219
第五节 不宗一家而成就卓著的印人 233
第六节 黄士陵对岭南印坛的影响 238
第七章 民国时期的岭南篆刻 246
第一节 变化求新的岭南四大印家:易孺、李尹桑、邓尔雅、简经纶 247
第二节 政坛上的印人和黟山印风的延续 273
第三节 融汇金石书画的印人 281
第四节 民国年间的岭南印人 288
第五节 岭南派的形成与发展 293
第八章 当代岭南篆刻 301
第一节 以学养印的名家 301
第二节 师古出新的冯康侯、黄文宽、张大经 309
第三节 融汇中西的吴子复、丁衍庸 324
第四节 游于书画篆刻的艺术家 332
第五节 当代广东印人 338
第六节 活跃于港澳的印人 344
第九章 岭南女子篆刻 353
第一节 清代女子篆刻 353
第二节 近代女子篆刻 354
第三节 巾帼一帜谈月色 358
下篇 365
第十章 岭南历代印谱 365
第一节 明代的印谱 366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印谱 369
第三节 清代后期的印谱 374
第四节 现代的印谱 380
第五节 当代的印谱 385
第十一章 岭南的印学理论 390
第一节 明代的印学理论 390
第二节 清代的印学理论及著作 393
第三节 陈澧的《摹印述》及其他印学著述 398
第四节 现当代的印学论著 403
第五节 西汉南越国玺印文字的研究 420
第十二章 岭南的金石文字和篆刻字典 428
第一节 明清的六书及小学著述 429
第二节 清代的金石学著作和篆刻字典 433
第三节 现当代的金石与古文字字书 441
第十三章 岭南的印学组织、教育和篆刻活动 446
第一节 印学组织 446
第二节 篆刻教育 456
第三节 篆刻活动的开展 462
附:广东印学年表 473
主要参考书目 547
后记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