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司法解释权的界限》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强中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79308
  • 页数:1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力探讨行政司法解释权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行政司法解释权的界限,以为提高行政司法解释权行使的规范化与法治化水平、防止行政司法解释权行使中的恣意、并加强对行政司法解释活动的监督提供理论支持。 本书立足于我国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权力架构,针对我国目前的行政司法现状,细致梳理了我国行政司法解释权的运行状况,探讨了宪法规范的至上性、立法权的优位性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及其对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具体要求,明确了行政司法解释权在主体、对象、条件和方法上的界限,提出了改革与完善我国行政司法解释制度的建议,主要包括构建与完善行政司法解释制度基本原则体系、完善授权性规定、逐步扩大具体解释的比重、改进解释技术、完善公开机制、改革与完善监督制度;认可和促进裁判解释、改革管辖制度、完善立法提案制度与逐步发展行政判例制度。本书共5章约25万字。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完善行政司法解释具有重要的价值。

导言 1

第一章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界限概述 13

第一节 行政司法解释的概念界定 13

一、司法解释的界定 14

二、司法解释及相关概念 20

三、行政司法解释的界定 32

第二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概念界定 36

一、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内涵 36

二、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分类 38

第三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界限的概念界定 39

一、界限的内涵 39

二、行政司法解释权界限的内涵 40

三、研究行政司法解释权界限的意义 41

第二章 我国行政司法解释权运行状况考察 42

第一节 我国行政司法解释权的产生 42

一、立法的局限性 42

二、行政审判制度初步形成 43

三、行政审判的法律依据供给不足 44

四、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的“路径依赖” 46

第二节 我国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演进 49

一、行政司法解释的数量 50

二、行政司法解释的名称 55

三、行政司法解释的内容 57

四、行政司法解释的适用 59

五、行政司法解释的废止 61

第三节 我国行政司法解释权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一、最高人民法院违法行使行政司法解释权 64

二、最高人民法院内部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违法侵犯立法权与行政司法解释权 67

第四节 行政司法解释“越权”问题的主要原因探析 74

一、人民法院“目的—手段”的政策性考量 75

二、立法机关的怠惰 77

第三章 行政司法解释权界限确定需考量的因素 80

第一节 宪法规范的至上性 81

一、宪法规范至上性的内涵 81

二、宪法规范的至上性对行使行政司法解释权的要求 84

第二节 立法权的优位性 87

一、立法权优位性的理论诠释 87

二、立法权的优位性对行使行政司法解释权的要求 94

第三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 101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102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能 104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对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影响 106

第四章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界限构成 110

第一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主体界限 110

一、行政司法解释权的主体内涵 110

二、最高人民法院为行政司法解释权的主体 111

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不能为行政司法解释权的主体 113

第二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对象界限 115

一、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对象内涵 115

二、规范层面上的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对象 116

三、拓展意义上的行政司法解释权的对象 120

第三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条件界限 123

一、规范层面上的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条件界限 123

二、拓展意义上的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条件界限 125

第四节 行政司法解释权的方法界限 127

一、文义解释及其适用 128

二、体系解释及其适用 133

三、目的解释及其适用 137

四、历史解释及其适用 141

第五章 我国行政司法解释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45

第一节 构建与完善行政司法解释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系 145

一、法定原则 146

二、必要原则 146

三、公开原则 147

四、明晰原则 148

五、责任原则 148

第二节 改革与完善行政司法解释制度的具体措施 149

一、完善授权性规定 149

二、调整行政司法解释类型的比重 151

三、改进解释技术,完善公开机制 152

四、改革与完善监督制度 154

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议 159

一、释放裁判解释 159

二、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制度 160

三、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提案制度 162

四、逐步发展行政判例制度 164

结束语 166

参考文献 169

后记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