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 1
一、民间舞蹈 1
马灯舞从二千年前走来 2
纸马,你将奔向何方 5
让鲤鱼灯舞在发源地重生 8
龙窝舞象还能走多远 11
义合舞龙再现四百年前雄风 14
漳下舞龙,越舞越火 17
双下舞狮再现百兽之尊 22
东源舞狮,会不会后继无人 25
紫金花船,艺术之花永不凋谢 29
紫金“春牛”初长成 32
推陈出新说《龙飞凤舞》 35
连平的龙舞及牛舞 39
二、民间曲艺 41
花朝戏,花好还需待来日 42
客家山歌,见证客家人历史 46
龙川木偶,被冷落的骄傲 50
龙川杂技,“名片”在慢慢褪色 55
紫金木偶戏还有戏吗 59
舞纸马趣谈 62
民国时和平粤剧很兴盛 65
和平“采茶”飘香 68
三、民间技艺 73
忠信花灯别样红 74
和平泥鸡,那儿时的回忆 79
佐拨鸟笼编出了名 83
东源有个“斗笠村” 87
剪纸艺术谁来传承 89
虎口狮头祖传制作 93
义都吉祥椅 95
阳明飘色渴望重返民间 98
义都如意爪,挠痒痒不求人 101
麻布岗绣花,一针一线皆关情 104
兴衰荣枯纸伞业 107
还在织布的老人 109
制缸绝活 111
四、民俗节庆 114
细说河源花灯节 115
热闹的客家婚嫁 123
畲族文化迎来发展良机 129
捕鱼节,捕出好福气 133
香火龙,为丰收喜悦而舞 136
河源人的春节习俗 139
礼貌好客河源人 146
河源人丧葬礼俗 148
热闹的乡镇“墟日” 150
河源传统喜庆礼仪 152
三个娘娘一座庙 154
五、传统建筑 157
河源围龙屋 158
清代石楼重现风姿 162
丘屋,平静走过二百年 164
一声叹息,谢氏宗祠 167
百年沧桑河帅第 170
百年幽静茶壶耳屋 173
三百年古祠风姿独犹存 177
“义宰第”前世与今生 180
仙坑古楼,家园的守卫者 184
乐村石楼泛三色 187
六、古迹遗址 190
龟峰塔:东江第一塔 191
黄潭寺遗址保存完好 193
文笔古塔激励后人 196
千年正相塔立佗城 198
说不尽“合水塔”玄机 200
沧桑华表塔 202
连平东山塔州城标志 204
百年古塔反映地方风情 206
紫金观 208
古老的太平街 211
文天祥二女墓 217
鳄湖三桥各有千秋 219
灵气萦绕紫微宫 222
七、民间传说 224
望郎回故事 225
霍山酒瓮石 227
龟峰塔的无顶传说 232
为化龙桥和飞鸾桥正名 234
龙津晚渡晚槽美景不复存 238
逍遥岩何时再逍遥 241
“石径樵归”今不归 244
圣迹苍岩趣事迷人 246
美丽的“饶让巷”故事 248
金花夫人庙千年美丽容颜今犹在 252
“少女潭”的传说 255
五指山和羊角石的传说 260
吕五师的传说 263
九峰庵传说 265
还金佳话,流传还金里 268
河源新老八景 271
东源缺牙山的传说 276
王阳明与出米石 278
八、民间饮食 280
风味独特的河源饮食 281
百年豉油今犹香 286
龙川牛筋糕书写传奇 290
米粉发展记载河源光荣 293
活色生香车田豆腐 297
长盛不衰紫金椒酱 303
竹壳茶期待重振雄风 306
客家娘酒 源远流长 310
消暑降温话凉粉 314
河源风味小吃 317
九、名人·古镇 321
赵佗文化:岭南文化的旗帜 322
悠悠岁月话佗城 326
让子孙后代沾沾赵佗的光 329
佗城“百姓人家” 331
孙屋排: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山 334
朱子文化在这里延伸 338
颜氏文化,廉政爱国垂范后人 341
李焘其人其事 345
邝姓始祖在河源 347
番楼:连平民国首位县长故居 352
老隆:古镇重焕青春活力 354
元善:追昔抚今说风流 357
苏家围:人文让它与众不同 359
东江河畔的蓝口镇 364
黄海龙将军祠 367
蓝塘:流逝的古镇风情 371
林寨:因水而兴因人而盛 376
黄村:河源侨乡第一镇 379
红光村:一颗发亮的明珠 383
彭寨:走过数百年风采依然 389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