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美学密码 1
不能回避的“形式” 1
形式美学之可能 1
何谓形式美学? 5
形式的审美规律 6
历史与形式的关系 7
形式美学的两大主题 9
“形式”的多重内涵 9
形式美学的“十字架”结构 10
形式的历史影像 14
形式概念之滥觞 14
20世纪的形式崇拜 14
数的和谐 15
自然美学 18
从“数理”向“伦理”的转型 19
柏拉图与“理式” 20
艺术的内形式与外形式 21
“形式”与“质料” 23
诗的“合式” 24
古罗马的“形式” 26
美与崇高:形式与无形式 27
消极的快乐与积极的快乐 30
纯粹美与附庸美 32
审美的“二律背反” 33
黑格尔的矛盾 34
艺术的解体 38
感性的复活 42
形式的再生:唯美和变形 46
有意味的形式 49
形式美学之中西差异 51
中国形式美学的三大特点 52
中国美学即“内容的美学” 54
中国美学即“道的美学” 54
西方的“形式”与中国的“道” 55
形式美学与文本调查 57
20世纪文学研究的形式转向 57
“文以载道”的失效 58
文本调查 58
复合文本的“图—底”结构 59
“互文性”与“超文性” 61
“极速矮化”的戏仿文体 64
文本的格式化 66
《大话西游》之卡通叙事 68
从“私语言说”到“形式诱惑” 71
记忆与时间 71
日记是孤寂者的自我倾诉 76
听者与文饰 80
日记的形式诱惑 84
“讲述”和“展示” 85
“纪实”与“虚构”之间 86
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 87
词典小说:虚构本体的消解 89
网络写作 94
“传世”价值与“对话”功能 96
两种文本逻辑 98
网络新文体 99
高频词 99
《美食家》之词频分析 100
方法论探寻 105
“问题”研究与“体系”建构 105
“历史”的治学态度 105
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 106
“封闭”与“开放” 107
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108
何谓文艺学方法? 111
文艺学经验方法 114
文艺美学方法 116
文艺社会学方法 117
文艺心理学方法 118
文艺学本体方法 119
经验思维 120
什么是审美经验? 123
艺术鉴赏 126
“自觉”的时代与时代的“自觉” 129
“神思”与“形象思维” 133
妙悟 135
思辨的巨人和思辨的时代 139
文艺与社会 142
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 144
文艺社会关系研究的五个层次 146
文艺的社会过程 148
文艺的社会功能 150
社会批评与艺术批评 152
移情说 154
距离说 157
文学艺术作为心灵事实 161
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弗洛伊德 164
格式塔之整体性思维 166
文学艺术作为“形” 170
文艺研究的两个基本方法 175
文学性 177
本体的方法 179
本体的崇尚与主体的失落 182
“封闭系统”的封闭性 185
文学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 187
文艺学沉思 190
作为一门学科的文艺学 190
所谓“文化学”热 192
回归文学世界 194
走向科学 195
文艺学作为科学是否与如何可能 199
如何判断人文精神产品的价值 201
“边缘化”现象 202
“实证”与“建构” 206
思想史与文学史 208
艺术符号与非艺术符号 210
价值与人 212
文学的价值指向:未来和历史 213
儿童的文学化和文学的儿童化 214
尚古主义 215
文学的自然崇拜 216
艺术生产的“古典形式” 217
艺术的魅力:“隧道效应” 219
“文学性”的追求 221
新时期文学语言观的三次突破 223
新时期文学的现代文明指向 226
玄学精神 228
禅学精神 234
《乐记》与《诗学》 239
编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