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邦贤著
  • 出 版 社:北京:团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14115X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本人是近现代医学家,中国第一部医学通史专著作者及医史学奠基人之一,本书为其代表作,以断代的体载撰写了中国历代医学史。

目录前李时珍  1

绪言梁启超像  2

《煮盐图》  2

《灸背图》  2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 3

徐福求仙药图  3

朱震亨像  3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3

扁鹊像  3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  4

人体五脏六腑示意图  4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 4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4

原始人生火熟食图  5

《神农本草经》  5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  5

五禽戏图帛画  5

唐太医署图  6

《回回药方》  6

神农像拓片  6

《得医图》  6

《本草纲目》  7

校正医书局曾出版的部分医书  7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 8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 8

巫医治病图  8

王旦携子入峨眉山种痘图  8

“痘衣法”接种图  8

《中国历代医学史略》  8

“巫”字甲骨文拓片  9

陶弘景采药图  9

陶弘景像  9

太医院药具  10

清御药房银药壶  10

居里夫人像  10

黑漆描金云龙药柜  10

熏炉  11

西医照明灯具  11

第三章 周秦的医事制度 12

孙思邈坐像  12

铜人  12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学 14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 14

学彩绘经络漆木人  14

《周礼·地官·媒氏》  16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 19

伊尹像  19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 19

扁鹊为虢太子诊病的场面  22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 25

一、内科病 25

《增辑难经本义》书影  26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 26

二、外科病 27

三、妇科病 28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 29

中药材生姜  29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 29

神农采药图  30

一、神农本草经 33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 33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 35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  35

二、黄帝内经 37

《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  38

黄帝陵  39

《黄帝内经·灵枢》书影  40

《黄帝内经·素问》书影  41

《难经本义》二卷,元代滑寿撰  43

三、黄帝八十一难经  43

《难经经释》二卷  45

《意释八十一难经》  46

第九章 参考书目录要 47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 51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 51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 52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淳于意  52

张仲景像  53

张仲景墓碑  54

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55

华佗像  56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 58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 59

王叔和诊脉图  59

左右手脉图  60

葛洪炼丹图  61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 64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 65

孙思邈像  65

《千金要方》书影  66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 70

刘完素像  71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 71

张从正与人论医  73

李杲像  75

浙江义乌“丹溪祠”  76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争竞 78

《素问玄机原病式》书影  79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争竞 79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 81

第一节 印度医药的输入 81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 82

肉豆蔻  82

唐三彩骆驼  84

唐玄奘西天取经图  85

佛陀念经祈祷图  88

第二节 波斯及西域地方本草医药的输入 89

艾纳香图  90

胡椒  91

《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一书中的内脏解剖图和脉经图  92

第三节 阿拉伯医药的输入 94

宋代海船模型  96

檀香  97

第四节 大秦医药的输入 97

第一节 汉代的医事制度 100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 100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职官·良令长》  101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 101

汉太医丞印  102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事制度 104

西汉中山靖王府医工铜盆  104

一、晋的医事制度 104

二、宋齐梁陈(南朝)的医事制度 105

王叔和  105

三、北魏的医事制度 106

四、北齐的医事制度 107

五、后周的医事制度 107

第三节 隋唐时代的医事制度 108

一、隋朝的医事制度 108

二、唐朝的医事制度 109

太医丞印  109

唐太医署行政管理结构图  110

《唐六典》图  111

药园  112

一、宋的医事制度(附辽的医事制度) 113

三、五代的医事制度 113

第四节 宋金元的医事制度 113

“平江图碑”  115

太平惠民药局图  117

《太医局诸科程文》  118

二、金的医事制度 119

内府药坛  119

三、元的医事制度 120

御药院方  121

第一节 传染病 124

一、伤寒 124

二、痢疾 124

第八章 中古疾病的名称 124

六、疟疾 125

第八章 中古疾病的名称 125

四、麻疹 125

三、痘疮 125

《伤寒病杂论》书影  125

五、白喉 125

第二节 呼吸器病 126

第三节 消化器病 126

七、肺痨病 126

《金匮要略》书影  126

第四节 外科病(皮肤病附) 127

第五节 其他各病 128

瓷药罐  128

第一节 医经 130

第九章 中古医学书目 130

第二节 本草 131

第九章 中古医学书目 131

汉画像石扁鹊针灸图  131

《雷公炮炙论》  133

第三节 藏象 136

第四节 诊法 137

《脉诀》书影  138

脏腑明堂图  139

第五节 明堂经脉 140

半跪式针灸铜人  141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 143

皇甫谧像  145

百病膏方木牍  146

重刻海上方碑拓片  149

《医心方》  152

《局方发挥》书影  153

《脾胃论》  154

《验方新编》  155

第七节 方论(外科及皮肤科之部) 155

第八节 方论(妇人科之部) 156

帛书《胎产书》  157

第九节 方论(小儿科之部) 158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160

第十三节 史传 161

第十节 方论(痘疹及麻疹部) 161

第十一节 方论(眼科及耳科之部) 161

第十二节 方论(口齿科及咽喉科之部) 161

第十四节 运气 162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 163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 169

第一章 明清医学的概观 169

《十四经发挥》  170

第一章 明清医学的概观 170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 170

《医贯》书影  173

李时珍父子墓  175

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  176

王清任画像  178

第二章 西洋医学的输入 179

《人身图说·血络图》  180

第二章 西洋医学的输入 180

皮尔逊像  182

伯驾  183

民国时期天津的一家西医医院  185

《救荒本草》英译本  186

黄宽  187

嘉约翰  188

第三章 日本医学的输入 189

第三章 日本医学的输入 189

丁福保  189

丁福保著的《畴隐居士七十自叙》一书书影  191

第四章 明清的医事制度 194

第一节 明朝的医事制度 194

一、太医院 194

第四章 明清的医事制度 195

明太医院铜药炉  195

“南川医学记”官印  196

“高县医学记”铜印  197

明代御药房“金药罐”  198

二、御药房 199

第二节 清朝的医事制度 200

一、太医院 200

清太医院印  201

太医院使奏文及铜人  202

二、御药房 204

老佛爷药方  205

三、刑律 206

四、考试 207

清宫廷药方记录本  207

五、防疫 208

伍连德  209

画家笔下的欧洲鼠疫图  210

伍连德在防疫所工作图  211

第五章 清代的医事教育 212

第一节 外人教授华人医学 212

协和医院外景  213

第五章 清代的医事教育 213

博济医院外景  214

第二节 外人设立的医学校 214

第三节 自办的医学校 215

华西协和大学医学校外景  216

北洋医学堂师生合影  217

第四节 留学外国学医的 217

二、伤寒 219

第六章 近世疾病的名称 219

第一节 传染病 219

一、鼠疫 219

六、天花 220

四、痢疾 220

三、霍乱 220

第六章 近世疾病的名称 220

《霍乱新论》书影  220

五、疟疾 220

麻疹患者  221

八、麻疹 221

七、水痘 221

《中西传染病学讲义》  221

十一、白喉 222

九、猩红热 222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  222

十、发疹伤寒 222

一、鼻病 223

第二节 呼吸器病 223

十三、花柳病 223

十二、肺痨病 223

二、气管病 223

十四、破伤风 223

一、口腔病 224

三、肋膜病 224

三、胃病 224

四、肺病 224

第三节 消化器病 224

二、食道病 224

四、肠病 225

第五节 泌尿器病 225

胃结构图  225

第四节 心脏病 225

第六节 神经系病 226

第七节 新陈代谢病 226

第七章 近世医学书目 227

第一节 医经 227

第二节 本草 228

第七章 近世医学书目 228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228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229

第三节 藏象 230

第四节 诊法 230

《脉诀刊误》  231

第五节 明堂经脉 231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 231

《奇经八脉考》  232

《瘟疫论》  234

《经验良方》  235

《临症指南医案》  236

《医林改错》  237

第七节 方论(外科之部) 238

第八节 方论(妇科之部) 238

《妇人良方》  239

《种痘专科讲义》  240

第九节 方论(儿科之部痘疹附) 240

第十节 方论(眼喉之部) 241

第十一节 史传 241

第十二节 运气 241

《西医略论》书影  242

第十三节 西洋医学译本录要 242

铜弯镊  243

一、解剖生理卫生学 243

二、病理学及诊断学 243

第十四节 日本医学译本录要 243

三、内科学及外科学 244

四、传染病学及免疫学 244

六、妇科产科及儿科学 244

五、肺痨病学 244

七、药物学及处方学 245

八、其他 245

第八章 参考书目录要 246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 249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 249

第一章 新医学的蓬勃 249

合信像  249

第一章 新医学的蓬勃 249

唐宗海像  251

《全体新论》书影  253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255

《中西脏腑图像约纂》  257

余岩像  259

抗议废止中医案晋京请愿代表团合影  260

第二章 卫生行政的设施 262

第一节 卫生行政 262

二、化学药物系 263

一、防疫检验系 263

第二章 卫生行政的设施 263

检验镜  263

四、环境卫生系 264

五、社会医事系 264

三、寄生虫学系 264

六、妇婴卫生系 264

七、工业卫生系 264

八、生命统计系 265

九、卫生教育系 265

《热病讲义》与《伤寒讲义》书影  265

第二节 防疫 266

一、海港检疫管理处 266

现代防疫卫生图  266

二、中央防疫处 267

三、传染病的预防 268

《卫生防疫行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268

防疫人员在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269

猩红热患者图  270

第三节 保健 275

一、妇婴卫生 275

二、学校卫生 276

妇幼保健医院  276

三、劳工卫生 277

四、环境卫生 277

第四节 医药管理 278

新中国颁布的《医师法》  278

中医师证  280

《实验处方学》  281

《浙江广济医药产三科五十周年纪念册》  287

第三章 医事教育的发达 289

第一节 民初的医学教育 289

一、医科大学 289

第三章 医事教育的发达 290

《华西协和大学校刊》  290

二、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291

《中西产科学讲义》  292

第二节 现时的医学教育 293

二、医药学校 293

一、医学教育委员会 293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294

三、护士学校 296

杭州看护妇养成所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297

四、助产学校 297

五、公共卫生人员训练 298

第四章 医药卫生的考试 299

第一节 高等文官的医药考试 299

第二节 医药师及卫生行政人员的考试 299

《中国制药学》(上编)书影  301

第四章 医药卫生的考试 301

北洋军医学友会合影  302

孙中山手书的“三民主义”  303

第五章 解剖尸体的实行 305

第五章 解剖尸体的实行 306

人体尸体解剖  306

现代尸体解剖台   308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 310

第六章 医药卫生团体的统计 310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医药学会 310

第六章 医药卫生团体的统计 311

《铁樵医学月刊》  311

第三节 其他医药卫生学会 311

第七章 理化药物及生理的研究 312

第一节 物理和镭学的研究 312

第七章 理化药物及生理的研究 313

麻黄  313

第二节 化学的研究 313

第三节 药物的研究 313

第四节 生理学的研究 314

第八章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 315

第八章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 315

中央国医馆筹备大会全体会员摄影  315

焦易堂像  316

第一节 医药书籍 317

二、组织学类 317

一、解剖学类 317

第九章 现代医药书报 317

三、胎生学类 318

第九章 现代医药书报 318

四、生理学类 318

《中医病理学》书影  318

五、病理学类 319

六、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类 319

七、卫生学类 319

八、诊断学类 320

九、处方学类 320

十、药理学及药物学类 320

十三、内科学类 321

十二、药化学类 321

《中西内科学讲义》  321

十一、调剂学及制药学类 321

十六、神经系病学 322

十七、妇科学及产科学类 322

十五、肺痨病学类 322

十四、传染病学类 322

十九、花柳病学类 323

十八、小儿科学类 323

《中西花柳病学讲义》   323

二十二、治疗学类 324

二十、皮肤病学类 324

二十一、外科学类 324

二十四、看护学类 325

《中国医学史》  325

二十五、眼科学类 325

二十三、急救法类 325

二十九、医学史类 326

二十八、法医学类 326

三十、医药辞典类 326

二十六、耳鼻咽喉科学类 326

二十七、齿科学类 326

第二节 医药杂志 327

三十一、本草学类 327

三十二、其他书籍 327

《国医公报》  328

中华临床医学月刊封面图  329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 330

第五篇 疾病史 333

第一章 传染病史 333

第五篇 疾病史 334

第一章 传染病史 334

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  334

庖厨图拓片  335

张仲景著书图  337

第一节 伤寒 337

第二节 发疹伤寒 338

第三节 霍乱 338

预防虎疫丹药方  339

第四节 痢疾 339

第五节 天花 340

《肘后备急方》书影  340

第六节 麻疹 341

第七节 水痘 341

咽白喉的假膜  342

第八节 白喉 342

第九节 猩红热 343

第十节 鼠疫 343

《疫痧草》  343

第十一节 肺痨病 345

吴有性深入疫区治病图  345

巢元方像  347

第十二节 梅毒 348

第十三节 麻风 348

第十四节 疟疾 349

第十五节 黑热病 350

《本草纲目》金陵版  350

第十六节 住血虫病 351

第十七节 姜片虫病 351

第十八节 肺蛭虫病 351

第二章 呼吸器病史 352

第二章 呼吸器病史 352

《病源候论》  352

第一节 肋膜炎 352

第二节 胸水 353

第三节 喘息 354

《儒门事亲》  354

第三章 消化器病史 356

第一节 胃肠加答儿及胃扩张 356

第二节 鼓胀及腹水 357

第三节 腹膜炎 358

第四节 肠中寄生虫 358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及胸绞症 360

第二节 肾脏病 360

第四章 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史 360

第四章 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史 361

第三节 糖尿病 361

王焘的《外台秘要》  361

第四节 脚气 362

第一节 膀胱病 363

第五章 泌尿器病史 363

第五章 泌尿器病史 364

第二节 淋病 364

《金匮方论》  364

第一节 中风 365

第二节 癫痫 365

第六章 神经系病史 365

第三节 痉病 366

第四节 歇私底里 366

中药再造丸  367

第六章 神经系病史 367

第七章 参考书目录要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