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第3册 杂粮作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中农学院,湖南农学院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4
  • ISBN:16109·166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

第七章 玉米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二、玉米的起源和分布 2

三、解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 3

第二节 玉米的植物学特征 4

一、根 4

二、茎 5

三、叶 5

四、花 6

一、玉米的类型 8

第三节 分类和品种 8

五、子实 8

二、玉米的优良品种 10

第四节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12

一、玉米的阶段发育特点 12

二、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14

三、玉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8

第五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 20

一、玉米的栽培制度 20

二、整地 23

三、施肥 24

四、播种 29

五、田间管理 33

六、玉米空秆、倒伏和秃穗的原因及其防止 37

七、收获与贮藏 40

八、青贮和青饲玉米的栽培特点 40

第八章 高粱 42

第一节 概述 42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42

二、分布与生产概况 42

第二节 高粱的形态特征 43

一、根 43

二、茎 43

三、叶 44

四、花序 45

一、分类 46

第三节 高粱的分类和主要品种 46

五、果实 46

二、主要品种 48

第四节 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49

一、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49

二、高粱的有毒性及其消除 51

三、高粱穗的分化过程 51

四、高粱的开花授粉特点 52

第五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 53

一、栽培制度 53

二、整地 53

三、施肥 54

四、播种与移栽 54

五、田间管理 56

六、收获与贮藏 57

七、再生高粱的栽培 58

第九章 粟 60

第一节 概述 60

第二节 粟的形态特征 61

第三节 粟的分类和主要品种 63

一、粟的分类 63

二、粟的主要品种 64

第四节 粟的生物学特性 65

一、粟的发育时期 65

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69

一、栽培制度 72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2

二、整地 73

三、施肥 74

四、播种 74

五、田间管理 76

六、收获与留种 78

第十章 黍(稷) 79

第一节 概述 79

第二节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79

一、形态特征 79

二、生物学特性 81

第三节 栽培技术 83

第一节 概述 85

第十一章 荞麦 85

第二节 荞麦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86

一、荞麦的植物学特征 86

二、荞麦的生物学特性 87

第三节 分类与品种 91

一、荞麦的分类 91

二、华中地区的荞麦品种 92

第四节 荞麦的栽培技术 93

一、栽培制度 93

二、整地 94

三、施肥 95

四、播种 96

五、田间管理 98

六、选种 100

七、收获 100

第十二章 豆类作物概述 101

第一节 豆类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01

第二节 豆类作物在我国和湖南湖北两省的分布 102

第三节 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其与栽培的关系 103

一、根 103

二、茎 105

三、叶 105

四、花 106

五、荚 107

七、耐旱、耐湿和耐寒能力 108

六、子实 108

八、连作和间作 109

第十三章 大豆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11

二、大豆在我国及其他各国的分布 112

第二节 大豆的植物学特征及其分类 114

一、大豆的植物学特征 114

二、大豆的分类及优良品种 117

第三节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119

一、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 119

二、大豆光照阶段的特性 131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132

第四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 134

一、栽培制度 134

二、整地 134

三、施肥 136

四、播种 139

五、田间管理 143

六、收获贮藏 145

第十四章 蚕豆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蚕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48

一、植物学特征 148

二、生物学特性 151

第三节 分类与品种 155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56

一、轮作与间作 156

二、整地 157

三、施肥 157

四、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 159

五、播种 159

六、田间管理 162

七、收获 164

第十五章 豌豆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一、植物学特征 167

第二节 豌豆的特征特性 167

二、类型和品种 168

三、生物学特性 169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71

一、轮作和整地 171

二、种子处理和播种 171

三、间作和混作 172

四、施肥 173

五、中耕、除草、支架、灌排 174

六、收获贮藏 174

第十六章 甘薯 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一、甘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76

二、甘薯的分布和生产概况 177

第二节 甘薯的植物学特征 178

一、根 178

二、茎 179

三、叶 180

四、花序和花 181

五、果实和种子 181

第三节 甘薯的分类和品种 182

第四节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 184

一、甘薯的生长发育过程 184

二、甘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94

第五节 甘薯的栽培技术 196

一、甘薯的栽培制度 196

二、整地 197

三、施肥 200

四、育苗 205

五、采苗、选苗和薯苗处理 212

六、扦插定植 213

七、田间管理 220

八、收获 227

九、贮藏 228

第十七章 马铃薯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33

二、马铃薯的分布和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233

一、根 235

第二节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235

二、茎 236

三、叶 238

四、花 238

五、果实与种子 239

第三节 分类及品种 240

一、分类 240

二、品种 240

第四节 生物学特性 242

一、阶段发育 242

二、生育期和生长发育过程 243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245

四、块茎的休眠 248

五、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 249

第五节 栽培技术 251

一、栽培制度 251

二、整地 252

三、施肥 253

四、繁殖方法 253

五、播种前种薯的准备 254

六、播种 257

七、田间管理 259

八、收获 261

九、贮藏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