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1
前言 10
十年回顾喷薄欲出的朝日/陈嘉厚 13
相期以茶/袁行霈 16
东方文化的伟大复兴——祝百卷《东方文化集成》问世/乐黛云 18
一圃奇葩迎华诞 高山流水乐知音/何芳川 24
21世纪东方文化将在世界首领风骚/许力以 26
季羡林先生的“送去主义”与《东方文化集成》/刘烜 28
世界领先地位的东方学基础研究/叶渭渠 40
丰富的内涵 精深的意蕴——祝贺《东方文化集成》出版/钱中文 44
中国东方学的传承和创新/黄宝生 48
《东方文化集成》是建基之作/刘梦溪 53
十载辛劳 百年功业/王邦维 54
领异标新二月花——学习季羡林先生东西文化新论心得兼祝《东方文化集成》创建十周年/张光璘 56
任重道远——感受季羡林先生对《东方文化集成》的深情关注/吴同瑞 64
世界文化的瑰宝——东方文化/陶炳蔚 68
东方文化与“全球化”/梁立基 74
从《东方文化集成》已出版的著作看西亚北非文化的重要地位/赵国志 84
愿《东方文化集成》出版工作更上一层楼/姚秉彦 91
《东方文化集成》——我的学术摇篮/孟昭毅 93
不期而至的学术机遇——承担《东方文化集成》撰稿任务的前前后后/颜廷亮 98
季老,我为您祝福——庆季老九五华诞/杨昭全 109
季羡林先生与东方民间文学/陈岗龙 114
学术出版的文化苦旅/胡子清 117
东方文化神韵与《东方文化集成》的设计构想/朱虹 123
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是《东方文化集成》出版的根本理念/张良村 128
“送去主义”的气魄/卢新宁 132
季羡林和《东方文化集成》/杨鸥 134
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化集成》情结/张殿英 136
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相互鉴赏和对话/张崇礼 158
让东方文化睿知之光放射并传播全世界——日本创价学会《圣朝新闻》撰文/李强 译 160
日本共同社专稿《亚洲》摘录 163
《东方文化集成》开笔会后反响强烈 164
学术反响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昆仑版读后/李中华 171
穷搜百代 不世之功——读季羡林先生新著蔗糖史/葛维钧 191
感应宇宙的琴弦——读池田大作的《佛法与宇宙》/卞毓方 195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著/林林 199
评我国第一部印度尼西亚文学史/何乃英 201
《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真境界——林庚先生九十生辰谈诗记/刘烜 209
喜读郭应德先生的《阿拉伯史纲》再版本/仲跻昆 216
全景观照 体大思深——读颜廷亮先生《敦煌文化》/李正宇 221
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 关注伦理道德研究的热点问题——评《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熊坤新 229
与时俱进的伦理学力作——评《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呈文 233
壮泰族群研究的重大突破——范宏贵先生《同根生的民族》一书读后/李甫春 236
东南亚地区的十几个民族起源于中国南方/刘水玉 黄革 240
日本文学史研究又一新成就/林林 245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里程碑/林林 247
日本文学通史写作的大成和终结——读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王中忱 251
勇于探索和创新——读《日本文学史》(近、现代卷)/骆为龙 257
拓宽视界之举/止庵 261
中国历史学家对胞波情谊的新贡献——评余定邦著《中缅关系史》/钱江 265
构建中国与东方文学文化对话的桥梁——评孟昭毅教授专著《东方文学交流史》/吴凤翔 268
东方文学交流的整体研究——评孟照毅教授的《东方文学交流史》/金舒莺 270
春江好景依然在 远国征人此际行——王晓平《亚洲汉文学》评介/赵新宇 273
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典范——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读后/季鸿昆 277
考证、义理和审美——读汪春泓先生的《文史探真》/张方 291
东方戏剧美学研究的开拓之作——读《东方戏剧美学》/王凤霞 295
读薛克翘先生《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有感/段晴 300
千里因缘凝笔端——《中印文学比较研究》评介/杨晓霞 304
神秘的国土与神秘的教派——读《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薛克翘 310
勤于笔耕 成果丰硕——读《中亚五国概论》/衡子 315
亚洲汉文学不再沉睡/王晓平 318
从外交史的角度读《日本起源考》/陈奉林 321
百卷简介东方文化综合研究编 333
中华文化编 337
日本文化编 348
朝鲜、韩国、蒙古文化编 355
东南亚文化编 358
南亚文化编 362
伊朗、阿富汗文化编 367
西亚、北非文化编 370
中亚文化编 375
古代东方文化编 378
《东方文化集成》工作大事记《东方文化集成》工作大事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