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夏征农 1
引言 1
一 左联准备期——中共与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1
(一)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观 2
(二)创造社、太阳社及其成员与中共的关系 4
(三)革命文学倡导者的思想、活动与中共路线、政策的关系 13
1.“八七会议”后的革命复兴 13
2.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15
3.革命文学运动引起文坛震动 28
4.革命文学风行的原因 30
5.革命文学运动的历史局限 35
二 左联前期——“政党化”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 62
(一)左联的成立与中共 62
(二)左联的中共党员构成及来源 66
(三)左联的组织机构及其特点 78
(四)左联前期的“政党化” 86
1.所谓“立三路线”与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 87
2.左联前期的政策选择 92
3.左联盟员对“政党化”的不同反应 102
三 左联转折期——回归文学 111
(一)“11月决议”的王明烙印 112
1.对形势的估量与政策方针的制定 112
2.对左联性质、任务的规定 115
(二)“11月决议”后左联“政党化”的继续 117
(三)“11月决议”的新步伐 121
1.反“左”倾空谈 121
2.确认左联是作家组织 122
3.强调作家的本位工作是文学 122
4.创作问题提上议程 122
5.“理论斗争和批评”之“新” 125
(四)“11月决议”后的文学活动 126
1.四面出击,蓬勃发展 126
2.文学创作的新面貌 129
3.文学批评的新气象 152
4.办杂志 158
5.培养文学新人 160
(五)促使“转折”的原因 163
1.抗日救亡运动的出现 163
2.中共中央战略重点的转移与撤离上海 165
3.歌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发表 168
4.瞿秋白介入左联的领导 169
5.团结在鲁迅和瞿秋白周围的反“左”力量 173
6.实际生活的教训 175
四 左联的解散——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 178
(一)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政策转变 179
1.华北事变和希特勒上台 179
2.共产国际七大的政策转变 179
3.《八一宣言》 181
4.反蒋抗日与联蒋抗日 182
5.瓦窑堡会议 183
6.联蒋抗日与逼蒋抗日 184
(二)共产国际七大与左联后期 185
1.一份史料的发现 185
2.《文报》怎会登共产国际七大的文献 187
3.“新纲领草案”与共产国际 188
4.新纲领草案的出台 194
(三)萧三来信 197
(四)对萧三来信的反应 200
(五)对左联应不应该解散的争论 209
跋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