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曾国藩 1
一 文化内涵及中国文化的特点 2
二 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不能撇开曾国藩 5
三 如何突破这个主题 13
第二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政治观 17
一 “忧虑”、“血诚”和失望——曾国藩对清末政治的关注和批评 18
二 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礼自治”和“以礼治人” 23
三 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恕道”和“仁术” 32
第三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人才观 37
一 人才好坏多寡决定社会风气兴衰久暂 38
二 以德为主体的发现和培养人才之道 40
三 风格独特的识人和育人之方 44
四 广收与慎用——功效显著的用人之法 49
五 曾国藩人才思想及其实践成效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2
第四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人生哲学 57
一 “匡时救世”的人生目的及其影响 58
二 以处世为人为主体的精神修养及其影响 65
第五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官僚士大夫的治军方略 79
一 “胜则相忌,败不相救”——曾国藩对清末军事腐朽实情的深刻认识 80
二 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军方略 83
三 曾国藩的治军方略对中国近代官僚士大夫的影响 93
第六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治学观 105
一 “格物”与“诚意”——曾国藩的治学目的 106
二 看、读、写、作与专精一业、专攻一学——曾国藩的治学方法 112
三 曾国藩的治学观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 119
第七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文学艺术观 129
一 “文以载道”与“卫道”、“立言”——曾国藩古文理论的政治目的 130
二 外形与内容二者不可分离——曾国藩古文创作的基本观点 136
三 曾国藩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其方法 140
四 曾国藩的书法理论及其创作方法 145
五 曾国藩的文学艺术观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 151
第八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教育观 169
一 “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170
二 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 175
三 “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 178
四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观 182
五 曾国藩教育观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 187
第九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洋务观 207
一 危机意识与避害反应——曾国藩洋务观产生和形成的文化心态 208
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曾国藩的“自强御夷”理论与实践(一) 215
三 “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本”——曾国藩的“自强御夷”理论与实践(二) 222
四 酌议建立新式水师,开近代中国海军之先声——曾国藩的“自强御夷”理论与实践(三) 227
五 欲拒还迎——曾国藩对外交涉基本方针的矛盾心态及其影响 233
附录一 一百三十年来曾国藩研究评述 263
附录二 曾国藩大事年表 300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304
初版后记 307
再版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