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致谢 1
缩写语表 1
第1章 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 1
1.1 学科背景 1
1.2 历史背景:经典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及环境毒理学 2
1.3 社会学领域:环境运动 5
1.4 社会学领域:管理 12
1.5 环境毒理学方面的教育 14
1.6 技术的作用 14
1.7 思考题 16
1.8 参考文献 16
1.9 深入阅读 18
第2章 环境毒理学:概念和定义 19
2.1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19
2.1.1 环境毒理学学科的历史沿革 19
2.1.2 环境毒理学的演变 20
2.2.1 剂量-反应 22
2.2 毒性评价 22
2.2.2 急性毒性生物测试 28
2.2.3 亚急性(慢性)毒性测试 28
2.2.4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关系 33
2.2.5 统计分析 36
2.2.6 比较生物测试 42
2.2.7 沉积物毒性测试 47
2.3 分子水平的毒性 48
2.3.1 致癌作用 49
2.3.2 遗传毒性测试 54
2.3.3 染色体研究 55
2.3.4 毒性阈值的概念 56
2.3.5 毒物兴奋效应 57
2.3.6 受体 58
2.4 思考题 61
2.5 参考文献 62
第3章 毒物吸收的途径和动力学原理 68
3.1 概要 68
3.2 毒物吸收途径 69
3.2.1 皮肤 69
3.2.2 肺 70
3.2.3 鳃 72
3.2.4 消化系统 73
3.2.5 植物对毒物的吸收 74
3.3 组织与细胞水平的吸收 76
3.3.1 毒物动力学 76
3.3.2 一室模型 77
3.3.3 二室模型 78
3.3.4 分布容积 82
3.3.5 介质载体的转运 83
3.3.6 致死体内含量(临界体内残留量) 85
3.5 参考文献 89
3.4 思考题 89
3.6 深入阅读 91
第4章 方法论研究 92
4.1 引言 92
4.2 生物学指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94
4.3 对潜在有毒物质的耐受性和抗性 100
4.3.1 环境评价中与耐受性相关的难题 100
4.3.2 耐受性选择、耐受性机制以及这些现象的潜在应用 102
4.4 生物学尺度 109
4.4.1 生化标志物/生化指标的原理与特性 110
4.4.2 常用生化标志物 112
4.4.3 可作为指示种或监测对象的物种 118
4.4.4 生态系统指标的代表 133
4.5 群落及更高水平指标: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毒理学 134
4.5.1 有毒物质的种间效应 134
4.5.2 有毒物质影响下相同和不同营养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 137
4.5.3 种群与群落终点 137
4.5.4 生态平衡,事实还是虚构? 146
4.6.1 模型的概念 149
4.6 模型 149
4.6.2 质量平衡模型 152
4.6.3 环境毒理学中常用的其他模型 159
4.6.4 环境毒理学模型的优点、局限和缺陷 160
4.7 群落或更高水平反应的研究方法举例 160
4.7.1 围隔:微宇宙和中宇宙 161
4.7.2 全系统操控 165
4.8 技术进步在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作用 169
4.9 研究方法的选择 170
4.10 实例研究 174
实例研究4.1 在重金属污染超出可接受沉积物质量标准的区域内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 174
实例研究4.2 Puget海峡鱼类受有机物污染的生物学标志物 177
实例研究4.3 粉煤灰污染对牛娃的影响:能源预算研究 180
实例研究4.4 Nanticoke发电厂的植物毒理学评价:大气污染的生物指标和监测对象 182
实例研究4.5 Chesapeake湾——富养化与多营养级相互作用研究 185
实例研究4.6 静水中宇宙在毒性测试中的应用 187
实例研究4.7 实验湖区的镉添加实验 188
4.11 思考题 191
4.12 参考文献 192
4.13 深入阅读 207
5.1 概述 208
第5章 影响毒性的因素 208
5.2 影响毒性的生物因素 209
5.2.1 种属 209
5.2.2 年龄和个体大小 210
5.3 影响毒性的非生物因素 211
5.3.1 温度 211
5.3.2 pH和碱度 213
5.3.3 盐度 216
5.3.4 硬度 218
5.3.5 化学混合物 218
5.3.6 溶解性有机碳 222
5.4 颗粒物的作用 224
5.4.1 食物的重要性 227
5.5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229
5.6 对未来环境管理的意义 230
5.7 思考题 232
5.8 参考文献 232
5.9 深入阅读 237
第6章 金属与其他无机物 238
6.1 引言 238
6.2.1 金属与类金属的基本特性 241
6.2 金属与类金属的特性与环境行为 241
6.2.2 环境中金属的迁移、结合和化学形态 242
6.2.3 环境中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244
6.2.4 测定金属化学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的方法 249
6.2.5 金属在环境中的持久性 253
6.2.6 金属在环境中的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254
6.3 环境中金属与类金属的分析方法及时空分布 255
6.3.1 分析化学 255
6.3.2 历史记录 256
6.3.3 空间记录和来源识别 257
6.4.1 汞环境问题的背景 260
6.4 汞 260
6.4.2 汞的性质、存在及环境行为 261
6.4.3 汞的毒性及对种群的风险 267
6.4.4 水库问题 271
6.5 铅 271
6.5.1 铅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71
6.5.2 铅的环境迁移及行为 276
6.5.3 铅的环境暴露和毒性 277
6.6 镉 280
6.6.1 镉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80
6.6.2 镉的生理和生态行为 281
6.6.3 镉的毒性 282
6.7 铜 283
6.7.1 铜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83
6.7.2 铜的生理和生态行为 283
6.7.3 铜的毒性 284
6.8 镍 286
6.8.1 镍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86
6.8.2 镍的生理和生态行为 286
6.8.3 镍的毒性 287
6.9.2 硒的生理和生态行为 288
6.9 硒 288
6.9.1 硒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88
6.9.3 硒的毒性 289
6.10 磷 289
6.10.1 磷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89
6.10.2 磷的生理和生态行为 290
6.11 氟 294
6.11.1 氟的存在、来源和性质 294
6.11.2 氟化物的毒性 294
6.13 参考文献 296
6.12 思考题 296
6.14 深入阅读 302
附录:一些金属和类金属的性质 302
第7章 有机化合物 326
7.1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26
7.1.1 环境行为和转运 329
7.2 农药 330
7.2.1 有机氯农药 331
7.2.2 有机磷农药 335
7.2.3 氨基甲酸酯农药 337
7.2.4 苯氧基酸除草剂 338
7.2.5 二吡啶基除草剂 339
7.2.6 三嗪类除草剂 339
7.3 多氯联苯 340
7.3.1 化学性质及其效应 340
7.3.2 环境中PCBs含量下降的证据 342
7.4 二苯并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 342
7.5 环境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有机化学品 344
7.5.1 基本原理 344
7.5.2 环境雌激素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345
7.5.3 有机化合物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347
7.5.4 环境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 348
7.5.5 过氧化物酶体的增殖 348
7.5.6 环境中的药物 349
7.6 多环芳烃 351
7.7 石油烃 353
7.8 有机锡 355
7.9 有机物的代谢 356
7.9.1 引言 356
7.9.2 相Ⅰ反应 356
7.9.3 重要的混合功能氧化酶反应 359
7.9.4 还原反应 363
7.9.5 相Ⅱ反应 364
7.10 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迁移 366
7.11 实例研究 367
实例研究7.1 加拿大魁北克圣劳伦斯河口大白鲸的病理学研究 367
实例研究7.2 五大湖地区双冠鸬鹚(Phalacrocorax auritus)的恢复 368
实例研究7.3 英国河流中鱼类的雌性化 369
7.12 思考题 372
7.13 参考文献 373
8.1 引言 378
第8章 电离辐射 378
8.2 概念 379
8.2.1 电离辐射的概念 379
8.2.2 测量单位 382
8.3 辐射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效应 383
8.3.1 分子的交互作用 383
8.3.2 辐射对免疫系统的效应 385
8.4 辐射风险评价 386
8.5 辐射源 390
8.5.1 背景辐射 390
8.5.2 核动力发电 392
8.5.3 具有生物学重要性的放射性同位素 396
8.6 辐射的生态效应 398
8.7 实例研究 399
实例研究8.1 切尔诺贝利事件 399
8.8 思考题 401
8.9 参考文献 401
9.2 金属的开采与冶炼 404
9.2.1 问题 404
9.1 引言与基本原理 404
第9章 复杂问题 404
9.2.2 金属冶炼和提纯的过程 406
9.2.3 在采矿、冶炼和其他提纯过程中活化形成并释放的危险性物质 408
9.2.4 金属采矿和熔炼的环境毒理学 408
9.3 造纸厂和纸浆对环境的影响 414
9.3.1 问题 414
9.3.2 关注对象1:来自纸浆厂的富营养化 415
9.3.3 关注对象2:纸浆中的氯代物 416
9.3.4 造纸厂废水的环境毒理学 417
9.3.5 改良:纸浆厂影响的最小化方法 418
9.4.1 化石燃料发电的问题 419
9.4 发电 419
9.4.2 核能发电的问题 421
9.4.3 水力发电的问题 425
9.4.4 社会经济考虑 426
9.5 全球变暖 428
9.5.1 问题 428
9.5.2 温室效应 429
9.5.3 关注对象: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429
9.5.4 全球气候模式 430
9.6.1 问题 431
9.6 大气污染 431
9.6.2 关注对象:光化学氧化物 432
9.6.3 光化学氧化物的环境毒理学 435
9.6.4 关注对象:酸沉降 436
9.6.5 酸沉降的环境毒理学 439
9.7 农业 440
9.7.1 问题 440
9.7.2 关注对象:化肥 441
9.7.3 化肥的环境毒理学 442
9.7.4 关注对象:农药 447
9.7.5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449
9.8.1 问题 450
9.8 石油的开采、运输、加工 450
9.8.2 石油的环境毒理学 453
9.8.3 溢油的立法和管理 455
9.8.4 石油分散剂的使用 455
9.9 实例研究 456
实例研究9.1 佛罗里达沼泽:与农业和修复相关的富养化实例 456
9.10 参考文献 457
9.11 深入阅读 464
10.1 生态风险评价的产生背景及基本原理 465
第10章 风险评价 465
10.2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论以及风险管理 467
10.2.1 风险评价 467
10.2.2 风险管理 472
10.3 定点风险评价 472
10.4 不确定性处理 473
10.5 引发风险评价的因素 475
10.6 实例研究 476
实例研究10.1 克拉克河超级基金场址的风险评价 476
实例研究10.2 定点风险评价——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Cataraqui公园的Belle公园岛垃圾填埋场 477
实例研究10.3 在荷兰进行二氢化牛油基二甲基氯化铵(ditallow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的环境风险评价 479
10.7 参考文献 480
10.8 深入阅读 482
第11章 恢复,复原及改造 483
11.1 原位污染及恢复的背景 483
11.2 暴露和危险 484
11.3 场址的用途 485
11.4 技术方法 485
11.4.1 移除污染源 486
11.4.2 限制场址使用 487
11.4.3 重建场址 488
11.4.4 移除污染物 488
11.4.5 现场封存 489
11.4.6 原位处理 489
11.5 修复行动规划 490
11.6 责任 491
11.7 恢复的方法 492
11.8 污染场址的管理新方法 494
11.9 实例研究 496
实例研究11.1 泰晤士河口:化合物污染和恢复 496
实例研究11.2 伊利湖的生态恢复 499
实例研究11.3 安大略省Sudbury附近的Clearwater湖的去酸化趋势(1973—1992) 501
实例研究11.4 加拿大Sudbury的Inco公司尾矿回收:生态系统重建 503
实例研究11.5 铅污染场址的治理:安大略城市治理经验 506
11.10 参考文献 507
第12章 管理毒理学 512
12.1 引言 512
12.2 与毒物管理有关的法律 513
12.3 过程和政策,包括自觉地减少 515
12.3.1 方法的类型 515
12.3.2 目标、标准及相关概念 518
12.3.4 非官方的规范 522
12.3.3 管理层面的风险评价 522
12.3.5 国际间的考虑:条约和非正式协议 524
12.4 定义 528
12.4.1 法律的类型 528
12.4.2 习惯法 528
12.4.3 基本法律术语 529
12.4.4 有毒物质评价和管理中的术语 529
12.5 国家法令 530
12.5.1 英国和欧洲 538
实例研究12.1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欧洲公约 546
12.6 实例研究 546
12.5.2 加拿大 546
12.5.3 美国 546
实例研究12.2 巴塞尔公约的执行:从匈牙利运回污染物 547
12.7 思考题 548
12.8 参考文献 548
12.9 深入阅读 550
13.2 目前的风险评价 551
13.2.1 毒性作用表达 551
13.1 引言 551
第13章 全面展望,或如何发展? 551
13.2.2 作为管理工具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吸收途径 555
13.2.3 化学暴露的途径 557
13.3 未来的风险评价模型 558
13.4 生物学尺度问题 558
13.5 遗传毒理学 560
13.6 社会与环境 562
13.7 参考文献 563
术语表 567
索引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