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1.3 相关研究综述 4
1.3.1 关于政府体育职能的研究 4
1.3.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 6
1.3.3 关于体育产品的研究 11
1.3.4 关于体育财政的研究 15
1.4 研究方法 22
1.4.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3
1.4.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23
1.4.3 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23
1.4.4 比较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23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25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25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1.6 本章小结 27
2 研究的理论分析 29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29
2.1.1 公共财政理论 29
2.1.2 公共选择理论 32
2.1.3 公共产品理论 33
2.2 体育公共产品的理论分析 46
2.2.1 体育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46
2.2.2 体育公共产品的分类 49
2.2.3 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 51
2.2.4 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 55
2.2.5 我国体育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实证经验 61
2.3 本章小结 65
3 国外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主要经验 66
3.1 国外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现状 66
3.1.1 澳大利亚的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66
3.1.2 芬兰的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70
3.1.3 瑞典的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72
3.1.4 新加坡的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74
3.2 外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主要特征 74
3.2.1 政府日趋重视对体育的财政投入 74
3.2.2 大众体育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76
3.2.3 体育场地设施是国外发达国家政府财政保障的重点 77
3.2.4 志愿者服务为国外一些国家节省了大量的体育经费投入 78
3.2.5 重视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78
3.3 外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79
3.3.1 国家的财政拨款是体育事业经费的重要来源 79
3.3.2 拓宽体育财政的经费来源,加大体育博彩的融资力度 80
3.3.3 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财政投入 80
3.3.4 充分挖掘体育志愿者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价值 81
3.3.5 建立严格的财政监督体系 81
3.4 本章小结 82
4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的变迁 83
4.1 改革开放前我国体育事业的财政保障制度 83
4.1.1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及特征 83
4.1.2 改革开放前我国体育事业的财政保障制度 84
4.1.3 改革开放前我国体育事业财政运行机制的简要评述 86
4.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 88
4.2.1 包干制的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1978—1992年) 88
4.2.2 分税制下的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1992年至今) 91
4.3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变迁的特征 94
4.3.1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的变迁与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变迁具有同步性 94
4.3.2 体育事业财政保障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 96
4.3.3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制度的变迁始终以公共性为主线 96
4.4 本章小结 98
5 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100
5.1 体育事业经费收入现状分析 100
5.1.1 体育事业经费的收入规模分析 100
5.1.2 体育事业经费收入与GDP的关系 103
5.1.3 体育事业经费的收入结构 105
5.1.4 体育事业经费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 120
5.2 体育事业经费收入存在的问题 121
5.2.1 我国体育事业经费收入总量偏少 121
5.2.2 体育事业经费过多依赖于财政拨款 123
5.2.3 区域间体育事业非财政资金收入不平衡 124
5.2.4 体育彩票销售尚有较大的拓宽空间 126
5.2.5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民生性仍显不足 128
5.3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 129
5.3.1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解释 130
5.3.2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规模 131
5.3.3 体育事业经费结余 132
5.3.4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会计科目 133
5.3.5 体育事业经费的政府支出科目 138
5.4 我国体育事业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 144
5.4.1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科目不合理 144
5.4.2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越位和缺位并存 145
5.4.3 我国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均衡 150
5.4.4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体育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 159
5.5 本章小结 163
6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财政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5
6.1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财政投入的现状 166
6.1.1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财政投入的规模分析 166
6.1.2 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群众体育的支出 168
6.1.3 群众体育场地的财政投入 172
6.1.4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 176
6.2 我国居民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184
6.2.1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的总体情况 184
6.2.2 体育场地设施 187
6.2.3 群众体育组织 190
6.2.4 体育指导 192
6.2.5 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 192
6.2.6 国民体质监测 193
6.3 我国群众体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193
6.3.1 群众体育财政投入 193
6.3.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民生性不强 196
6.3.3 中央与地方财权与群众体育事权配置不合理 198
6.3.4 区域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 199
6.3.5 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支出效率低下 202
6.4 本章小结 210
7 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211
7.1 体育事业的概念内涵 211
7.2 体育事业的属性及外部性 213
7.2.1 体育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 213
7.2.2 体育事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214
7.3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215
7.3.1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原则 215
7.3.2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目标 217
7.3.3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任务 218
7.4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 218
7.4.1 提供体育公共产品 219
7.4.2 矫正外部效应 219
7.4.3 培育体育市场、健全体育市场体系 219
7.4.4 克服信息不完全 220
7.5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内容构建 220
7.5.1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内容体系的构建方法——德尔菲法 221
7.5.2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内容的建立 222
7.5.3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内容优先顺序的确定 236
7.5.4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内容的分析 244
7.5.5 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内容体系的评价 253
7.6 本章小结 257
8 完善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259
8.1 坚持理论创新 259
8.1.1 政府树立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新理念 259
8.1.2 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 260
8.2 拓宽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 263
8.2.1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263
8.2.2 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体育事业 265
8.2.3 不断完善体育彩票的发行 265
8.3 不断调整和优化体育事业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 267
8.3.1 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原则 267
8.3.2 调整和优化体育事业公共财政支出的措施 268
8.4 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76
8.4.1 调整转移支付模式 276
8.4.2 完善转移支付形式 277
8.4.3 进行体育财政资金的横向转移支付的试点 278
8.5 创新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 279
8.5.1 合理确定体育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 280
8.5.2 采用以效率为导向的多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281
8.5.3 从资金、法律等多方面促进非营利组织提供体育公共产品 283
8.6 完善体育事业公共财政监督机制 284
8.6.1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285
8.6.2 加强对预算单位的监督 285
8.6.3 开展人大、审计对体育事业财政的监督 287
8.7 构建体育事业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 288
8.8 本章小结 289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290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90
9.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91
9.3 研究的局限性 291
9.4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292
参考文献 294
附件 308
附件1 308
附件2 316
附件3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