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固相(固体物料)的基本性质 1
一、形状 2
二、密度 4
三、粒度 5
四、表面物化性质 10
第二节 介质的基本性质 10
一、浓度 13
第三节 两相流体的主要性质 13
二、密度 14
三、粘度 15
主要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涡流运动理论基础 19
第一节 涡线、涡管和涡强 20
第二节 旋转流基本方程 22
第三节 自由涡运动 23
第四节 强制涡运动 25
第五节 组合涡运动 29
第六节 源流与汇流 35
第七节 螺线涡运动 39
一、自由螺线涡 40
二、强制螺线涡 43
三、组合螺线涡 46
主要参考文献 47
第二章 旋流器分离原理 48
二、短路流 49
一、外旋流和内旋流 49
第一节 旋流器中流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49
三、循环流 50
四、零速包络面 50
五、最大切线速度轨迹面 50
六、空气柱 51
第二节 旋流器分离原理 52
一、速度分布 52
二、压力分布 62
三、粒度分布 69
四、密度分布 76
主要参考文献 77
第三章 生产能力计算 78
第一节 理论计算法 78
一、最大切线速度轨迹法 79
二、等压面法 94
三、空气柱界面法 96
一、达尔斯特罗姆(D.A.Dahlstrom)计算式 98
第二节 经验计算法 98
二、普里特(L.R.Plitt)计算式 99
三、林奇和劳(A.J.Lynch and T.C.Rao)计算式 99
四、阿提本(R.A.Arterburn)计算式 100
五、苗拉和鸠尔(A.L.Mular and N.A.Jull)计算式 100
第三节 效果对比 100
主要参考文献 103
第四章 分离粒度计算 105
第一节 平衡轨道法 106
一、最大切线速度轨迹法 108
二、内旋流(溢流管等径)法 134
三、零速包络面法 136
四、外旋流(旋流器等径)法 138
第二节 停留时间法 139
第三节 受阻排料法 141
第四节 经验模型法 141
第五节 效果对比 146
主要参考文献 149
一、流量分配与流量比 152
第五章 产物分配计算 152
第一节 产物分配的表示方法 152
二、水量分配与水量比 153
三、产量分配与产量比 154
第二节 产物分配的计算方法 156
一、平衡法 157
二、经验法 167
主要参考文献 179
第六章 分离效率计算 181
一、效率曲线 182
第一节 图示法 182
二、效率曲线评定方法 188
三、应用实例 191
第二节 计算法 195
一、综合效率计算式 196
二、应用实例 204
一、一段旋流器分级流程 211
二、两段旋流器分级流程 211
第三节 常用旋流器分级流程的效率计算 211
主要参考文献 216
第七章 旋流器选择计算 218
第一节 通用法 219
一、作者选择计算法 219
二、拉苏莫夫选择计算法 240
第二节 克鲁布斯法 248
一、阿提本选择计算法 248
二、苗拉选择计算法 257
第三节 效果对比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68
第八章 旋流器给矿泵选择计算 270
第一节 矿浆主要物理参数 272
一、固体物料(矿石)平均粒度 273
二、矿浆浓度 273
三、矿浆流量 274
四、矿浆密度 275
第二节 普通矿浆泵选择计算 275
一、基本程序 275
二、计算实例 285
第三节 瓦曼(离心式)渣浆泵选择计算 292
一、基本程序 293
二、计算实例 311
主要参考文献 323
第九章 旋流器工艺参数选择 324
第一节 结构参数 325
一、旋流器直径D 325
二、给矿口直径di 327
三、溢流口直径do 328
四、沉砂口直径ds 329
五、角锥比ds/do 331
六、溢流管插入深度ho 332
七、锥角θ 333
八、筒体高度H 334
第二节 操作参数 336
一、给矿压力△Pm 336
二、给矿浓度Ciw和矿石密度δ 338
三、给矿粒度和粒度组成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41
第十章 旋流器技术的应用 343
第一节 应用的基本领域 344
一、固-液分离 344
二、固-固分离 346
三、液-液分离 353
四、液-气分离 356
五、固-气分离 356
三、斜装 358
二、倒装 358
一、正装 358
第二节 安装方式 358
四、平装 359
第三节 配置方案 360
一、曲线型(放射型) 361
二、直线型 361
第四节 部件磨蚀 368
一、磨蚀机理 368
二、磨损规律 370
三、减缓磨蚀的方法 371
第五节 分离产物质量测定 373
一、质量指标 373
二、测定方法 374
主要参考文献 383
后语 385
附录一 中国水力旋流器主要生产厂家和系列产品技术性能介绍 391
附录二 国际水力旋流器主要生产厂家系列产品技术性能介绍 406
主要参考文献 419
符号表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