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概念 1
一、金融风险概述 1
上册 1
二、银行监管的定义 3
第二节 对象 4
一、对银行机构的监管 4
二、对银行业务的监管 9
第三节 目标 13
一、银行监管的目的 13
二、银行监管的目标 14
第四节 方法 17
一、预防性监管 18
二、存款保险制度 22
三、银行监管当局的紧急救助 24
一、现代银行监管的主体——银行监管机构 25
第五节 制度安排 25
二、银行监管制度的有效补充——金融行业公会 30
三、银行监管制度的自律机制——金融机构内部自律机制 36
第六节 法律责任 39
一、金融法律在银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39
二、银行监管的法律行为 40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框架 41
第二章 银行监管的产生与发展 58
第一节 概述 58
一、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58
二、银行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解释 59
三、银行的缺陷 67
四、银行的风险 70
五、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监管制度创新 74
第二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准则 76
一、《巴塞尔协定》及其修订 77
二、《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发展 81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90
第三节 世界各国(地区)银行监管的基本模式 96
一、按监管主体划分 97
二、按监管目标划分 98
三、按监管方式划分 101
四、按监管内容划分 104
五、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 106
第四节 我国银行监管的发展状况 110
一、我国银行监管的发展历程 110
二、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对策 114
三、我国银行监管的职能定位及其工作要求 123
第三章 银行监管理论 126
第一节 银行监管理论的演进 126
一、银行监管理论演化的经济学背景 126
二、20世纪银行监管理论的演化 129
一、银行体系脆弱论 131
第二节 银行监管必要性的若干理论解说 131
二、监管追逐论 138
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论 139
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论 143
五、公共利益论 145
六、“代表假说” 149
第三节 银行监管有效性理论的质疑 149
一、监管成本论 149
二、监管俘虏论 151
三、监管供求论 152
四、监管失灵论 153
五、监管寻租论 154
第四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界分标准和约束条件 155
一、有效银行监管的界分标准 155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约束条件 156
第五节 银行监管的理性选择 159
二、监管效能原则 160
一、监管适度原则 160
三、监管独立原则 162
四、监管制衡原则 163
五、监管适应原则 164
六、监管协调原则 164
第四章 银行监管的行为理念 166
第一节 单一目标理念 166
一、单一目标理念的理论基础 166
二、各国或地区银行业监管目标的比较 168
三、单一目标与多重目标 169
第二节 宽进严管理念 170
一、“宽进严管”理念的理论基础 171
二、对“严进宽管”的检讨:银行审批过细、过程监管过粗 172
三、树立“宽进严管”理念,重视过程监管 174
第三节 风险评价理念 174
二、银行风险的特性 175
一、银行风险的含义 175
三、银行风险的类型 176
四、风险识别 181
五、风险估价 184
六、当前中国银行业十大风险苗头解析 186
第四节 资本约束理念 198
一、树立资本约束理念的理论基础 198
二、资本约束的基本原则 200
三、实施资本约束的制度安排 201
第五节 人本监管理念 202
一、银行风险的人文特征 203
二、银行监管的人本要求 205
三、人本监管的主要方法 206
第六节 信息披露理念 209
一、信息披露理念的理论基础 210
二、树立信息披露理念,完善信息披露内容 211
三、监管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 213
第七节 内部控制理念 214
一、内部控制理念的理论基础 215
二、完善内部控制监管内容 216
三、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实施内控评级 217
第八节 维护竞争理念 219
一、维护竞争理念的理论基础 219
二、树立维护竞争理念,实现公平竞争 220
三、维护竞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1
第九节 鼓励创新理念 222
一、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222
二、树立金融创新理念,提高运行效率 224
三、实施金融创新应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 225
第十节 责任追究理念 226
一、责任追究理念的理论基础 226
二、检讨我们过去的监管:责任追究不够 227
三、树立责任追究理念,真正发挥监管效力 228
四、责任追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9
第五章 市场准入监管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一、市场准入监管的意义 231
二、市场准入监管的方式 232
三、市场准入监管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233
第二节 机构准入监管 234
一、机构准入监管的标准 234
二、机构准入监管权限的划分 235
第三节 业务准入监管 236
一、过去业务准入监管的检讨 237
二、业务准入监管的内容 238
三、业务准入监管的重点 239
第四节 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准入监管 240
一、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监管的主要内容 240
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监管的方式 242
三、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准入监管的权限划分 244
第五节 金融许可证的管理 245
一、新管理办法的优越性 245
二、许可证管理的内容 246
下册 249
第六章 银行合规性监管 249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 249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意义和基本准则 249
二、公司治理的监管要求 250
三、公司治理的现场检查及评价 253
第二节 内控制度 259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259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 259
三、内部控制评价 262
第三节 资本充足率 267
一、资本监管的意义 267
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268
三、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 270
四、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 271
第四节 拨备 272
一、拨备的种类和计提原则 272
二、审慎拨备制度的要求 273
三、拨备充足性检查与评估 274
第五节 贷款分类偏离度 276
一、监测贷款分类偏离度的意义 276
二、贷款分类偏离度的考核指标 277
三、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 277
四、贷款分类偏离度抽样检查的操作程序 278
第六节 贷款迁徙及贷款集中度 279
一、贷款迁徙分析的意义及框架 279
二、贷款集中的风险与监管 280
第七节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83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概念 283
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监管 284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 284
第一节 非现场监管的内容 287
一、非现场监管内容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287
第七章 银行非现场监管 287
二、非现场监管分析的主要内容 288
第二节 非现场监管的方法 290
一、采集数据 291
二、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对 291
三、生成监管指标 292
四、风险监测分析 293
第三节 报告的撰写 293
一、基本情况 294
二、资产流动性的监测与分析 294
三、资产安全性的监测与分析 294
五、收益合理性的监测与分析 295
六、管理健全性和内控有效性的评估 295
四、资本充足性的监测分析(适用于法人机构) 295
七、综合评价与结论 296
八、需要采取的监管措施 296
第四节 非现场监管报告的运用 296
一、信息功能 297
二、预警功能 299
三、激励功能 299
一、现场监管的定义 307
二、现场监管的种类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第八章 银行现场监管 307
三、现场监管的作用 309
四、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关系 310
第二节 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 311
一、现场检查实施主体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311
二、现场检查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准确 311
四、现场检查的形式要合法 312
三、现场检查的程序必须合法 312
一、现场检查的一般方法 313
第三节 现场检查方法和技术 313
二、现场检查的主要技术 317
第四节 现场检查的基本程序 328
一、检查准备阶段 329
二、检查实施阶段 334
三、检查报告阶段 342
四、检查处理阶段 347
五、检查档案整理阶段 348
第九章 银行违规行为的处理 349
第一节 银行违规行为 349
一、银行违规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349
二、银行违规行为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350
三、银行违规行为的危害性 353
四、银行违规行为的认定 354
二、银行违规行为处理的分类和主要方式 356
第二节 银行违规行为的处理 356
一、银行违规行为处理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356
三、银行违规行为处理的判别标准 357
四、我国对银行违规行为的处理 358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银行违规行为处理实务 365
一、责令整改 365
二、责成给予纪律处分 370
三、行政处罚 374
四、取消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385
第十章 银行风险的处置 399
第一节 银行风险处置的一般方式 399
一、风险预警 399
二、风险处置 402
第二节 信贷风险处置 412
一、贷款风险及其分类 412
二、贷款风险控制 417
三、不良贷款处置 423
第三节 市场风险处置 428
一、市场风险及其分类 428
二、市场风险分析方法 430
三、利率风险及其处置 433
四、利率风险处置 435
第四节 支付风险处置 447
一、支付风险的含义 447
二、支付风险的分析与预测 448
三、支付风险的处置 451
第十一章 市场退出监管 456
第一节 银行机构市场退出的定位与界分 456
一、银行机构市场退出的概念 456
二、有问题银行应当市场退出 456
三、有问题银行的判定标准与评估方法 458
四、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银行体系的“自动稳定器” 465
第二节 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制度安排 466
一、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制度边界 466
二、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目的 466
三、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原则 467
四、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类型 468
五、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 470
六、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程序 471
七、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时的债务清偿和人员处置办法 475
八、我国关于个人债务清偿的特殊制度安排 476
第三节 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制度:对英国和美国的实证考察 480
一、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概况 480
二、市场退出的主要方式或类型 482
三、市场退出过程中主持机构的主要职责 485
四、有问题银行退出成本的补偿机制:存款保险制度 486
参考文献 490
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