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
一、学科内涵与性质 1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2
第二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4
一、形成与发展概述 4
二、形成与发展阶段 5
第三节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基本特征与实质特点 8
一、基本特征 8
二、实质特点 11
第四节 学习、研究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目的和意义 14
一、中心目的 14
二、主要意义 15
第五节 学习、研究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原则与方法 17
一、基本原则 17
二、重要方法 18
第二章 主知主义教育思潮 23
第一节 主知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3
一、社会与教育的现实背景 23
二、教育理论基础 24
第二节 主知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特点 25
一、主知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25
二、主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26
第三节 主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28
一、赫尔巴特的生平及教育活动 28
二、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 29
第四节 主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38
一、影响 38
二、评价 41
第三章 新教育思潮 43
第一节 新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43
一、新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43
二、新教育思潮产生的理论渊源 44
三、新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关系 45
第二节 新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45
一、新教育思潮的兴起 45
二、新教育思潮的传播与发展 50
三、后期的新教育运动 53
四、新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54
第三节 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55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55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58
第四节 新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66
一、影响 66
二、评价 68
第四章 进步教育思潮 70
第一节 进步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70
一、进步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70
二、进步教育思潮的理论渊源 73
第二节 进步教育思潮的形成、演变及主要特点 75
一、进步教育思潮的形成和演变 75
二、进步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82
第三节 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83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83
二、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85
第四节 进步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94
一、影响 94
二、评价 96
第五章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99
第一节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99
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99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对进步教育思潮的批评 101
三、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渊源 102
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演变 104
第二节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演变及其主要特点 104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 106
第三节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09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109
二、主人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111
第四节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15
一、影响 115
二、评价 116
第六章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118
第一节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118
一、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118
二、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基础 119
三、西方传统文科教育的影响 120
一、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121
第二节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观点 121
第三节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22
二、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122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124
二、赫钦斯等人的教育思想 126
第四节 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30
一、影响 130
二、评价 131
第七章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 133
第一节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133
一、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133
二、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基础 134
一、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135
第二节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观点 135
二、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137
第三节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观点 137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137
二、马里坦的教育思想 138
第四节 新托玛斯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41
一、影响 141
二、评价 141
第八章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144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144
一、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144
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理论渊源 145
一、新行为主义的形成和演变 146
第二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演变及其主要特点 146
二、新旧行为主义的不同观点 148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150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152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152
二、斯金纳等人的主要教育观点 153
第四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58
一、影响 158
二、评价 161
第九章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164
第一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164
一、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164
二、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理论渊源 165
三、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内部原因 166
第二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168
一、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168
二、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169
第三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170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170
二、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174
三、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179
第四节 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83
一、影响 183
二、评价 183
第十章 发展性教育思潮 184
一、发展性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187
第一节 发展性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187
二、发展性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89
第二节 发展性教育思潮的基本概念及其主导思想 190
一、发展性教育思潮的基本概念 190
二、发展性教育思潮的主导思想 192
第三节 发展性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193
一、赞科夫的生平及教育活动 193
二、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193
第四节 发展性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203
一、影响 203
二、评价 204
一、人本化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207
第一节 人本化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07
第十一章 人本化教育思潮 207
二、人本化教育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 208
第二节 人本化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特点 212
一、人本化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212
二、人本化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212
第三节 人本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214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214
二、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教育思想 216
第四节 人本化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227
一、影响 227
二、评价 228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31
一、理论渊源——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31
第十二章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 231
二、社会历史背景 233
第二节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36
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236
二、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240
第三节 对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 249
第十三章 终身教育思潮 252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52
一、终身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252
二、学校教育内部的现实背景 258
第二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基本观点及其主要特点 260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260
二、终身教育的内涵及基本观点 261
三、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264
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265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活动 265
二、保罗·朗格郎的教育思想 266
第四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273
一、影响 273
二、评价 278
第十四章 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 280
第一节 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281
一、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281
二、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产生的理论基础 283
第二节 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91
一、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主要特点 291
二、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295
第三节 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 298
一、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298
二、学习化社会教育理论的概念体系 302
三、赫钦斯学习化社会的理论构想 306
第四节 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321
一、影响 321
二、评价 322
第十五章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324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 324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324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理论渊源 326
一、后现代主义及其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334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334
二、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 336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338
一、教育目的观 338
二、道德观 339
三、课程观 340
四、教师观及师生关系 342
五、关于教育研究 343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344
一、影响 344
二、评价 345
参考文献 349
后记 350
作者著作简目 352